长寻府(1/2)
古陀山道的九曲百折一如从前,坑洼与逼仄倒已浑然不见。过去只有寻那般性子欢脱之人,才会为了去迦城找趣儿而不顾山路难行,而如今这条山道已十分好走,到古陀寺烧香拜佛的人便也多了起来。方才山脚的停马柱另拴着许多马匹,便是证明。
封告诉寻,京都附近的寺庙向来香火旺盛,无奈许多百姓对着山道望而却步,朝廷这才拨了财款修造。
寻一路走,一路眺望山景,峰回路转,又是满眼绿青碧翠,只好浅浅笑道:“有些陌生了。”她已经十多年未曾回来过。
封道:“古陀寺也重新修葺了一番,规制变化许多。待会儿,你怕是会全然认不出来。”
古陀寺嵌在山腰上。山行几时,出现了古陀寺的影子,寻远远眺望一眼,已经不由得惊叹:“好美!”
此美,非华丽恢宏之美,乃缤纷喜庆之美也。古陀寺的修缮,一改延朝末年的奢华之风,显现出淳朴与热闹之意。浅鹅黄庙顶,红褐色墙身,仍显辉煌,却因地势偏下,并不显眼;寺庙后方的景致才叫人移不开眼。
四银柱分立四角,柱壁的四面各刻一列经文。近山两柱较高,几乎与山顶齐平,远山两柱较低,是前者的一半高。四银柱间有绳连接,绳上系挂着:彩旗霞旆,旗旆扬扬;斑斓灯笼,灯笼飘飘。
又有彼此相连的木管从相距百尺的瀑布引水,一直引到池子正中央的高台。进了古陀寺,径直走到后边,才发现高台为大理石所砌,周身布满纹路。引来的水流一部分从高台边缘直接落下,纷纷洒洒,激起簇簇水花,一部分沿着纹路流下,引人一探每条水流的路径究竟是哪般。
此外,还多了一座彩石桥、三座鲤鱼雕像、一条嵌在山壁上的许愿廊等。彩石桥上孩童居多,有蹲有跑,似乎都在寻找最大的彩石。许愿廊的栏上系满了红纱条,系满了心愿与祝福。
寻一面看,一面止不住地叹:“这当真是寺庙?怎地这般美丽?”封走在寻的身后,详细地解说了每处景观与其寓意,这会儿便回道:“前几年,迦城的富贵大家见古陀寺过于古旧,没有京都之气,便商讨着奉上了许多香火钱,恰好工部正务山道之事,于是一并重修了此地。”
寻点头,又道:“这般景色,恁地一直不曾有消息传到南亭。”此话或许是在问封,或许是自言自语,但封已经回道:“旗旆与灯笼是近日才挂上的。何况,哪是所有人都如你这般痴爱美景?试问,荒原星辰,除你之外,还有谁人喜欢?”
寻听罢,笑应:“在理。”
从古陀寺下来后,自然是去迦城。进了城门后,两人都下马步行。沿街走来,寻觉着还算熟悉,只因四五年前她曾回来过一回,即万家宴那一回。那时她投宿在千秋客栈,那现在呢?
封说,她会知道他的选择。
那么,他的选择究竟是什么?
如果是皇宫……
念此,寻不由自主地望向了皇宫的方向,但她还没来得及看清翼然的檐角,眼前就布满了红色。
是枣红骏马横在了她的面前。
寻转而看向封,却见封已经戴上了斗笠,手中拈着一条细长的玄色锦缎。这难免令人联想到危险呵……
封道:“配合一下可好?”
“……”
随后,封用锦缎,围住了寻的眼睛。
一红一黑两匹马本就显眼,戴着斗笠之人牵着蒙着眼睛之人,简直太诡异!一路都引人侧目。
寻眼前一抹黑,心中迷惑有之,忐忑亦有之。他们走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停了下来。封停好两匹马后,引着寻,一步一步走上了台阶,随后站停脚步。他打开了门,“吱呀”一声,微凉的风迎面吹来。寻小心地跨过门槛,封也进了来,最后,“砰”的一声轻响,是门关上的声音。
封站在寻的身后,他摘下了斗笠,又解开了寻脑后的锦缎的结,接着,一圈,一圈,将锦缎绕开。寻能感觉到,封的动作很轻,仿佛在安抚着她的心,让一切都渐渐安定下来,他的动作又是如此慢,慢得仿佛够烛火燃完,够伤口愈合,也够马蹄声飘远,消失。
解完最后一圈时,封的手覆在了寻的双眸上。
依然是他的,冰冷沉浑的,带一点温热气息的声音,在寻耳边响起。封道:“我知道,或许没有那么好,但是,这就是我的选择。”与此同时,封已慢慢移开了他的手。
日光和煦,并不耀眼,将寻眼前的景象照得柔和。前院里摆着花草,浅红淡绿,挺是养目。红色的回廊一直延伸至房后,青竹茂树沿着回廊摇曳。远处,几条枝叶已探出院墙,不知来年夏天,可会绽开桂花。
这个场景,怎地如此熟悉?
她前几日才在圣灵城见到的景象,如今怎会出现在百里之外的帝京?
这里……不是将军府吗?
寻出声的时候,声音已有些哽咽。“这里,是……”正候着封的回答,寻忽觉左手一暖,不知何时,封已移步她的身侧,十指紧扣地握住了她的手。
“这里,是长寻府。”
长,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