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1/2)
下午到田里的时候,看到自家田的惨状, 谢清气的在田里头大骂, 心疼的眼泪狂飙, 哇哇大哭, 这都是他和郭素起早贪黑, 累死累活种出来的,好不容易出芽了, 是哪个混账王八蛋的缺德玩意给毁了。
郭素看那爆炸的深坑,炸裂的外翻土层,稍微想一下就猜到是谁,这种样子的破坏除了炸弹能有同样的效果, 剩下的就只有空气异能的小乞。
郭素将谢清拉过来哄他, 小孩子再这么哭喊下去嗓子就哑了,等谢清发泄完, 俩人将被炸的几亩地整理了下,用剩下的菜种又种了一遍。
晚上回家以后, 郭素直接去找了习长鸣, 让他联系萧子骥赔钱。
郭素很少讨厌一个人, 但对小乞这姑娘,是真打心眼里讨厌。
习长鸣什么时候联系萧子骥过来赔地里被毁的白菜钱还不可知,开学的日子就近了, 笔墨纸砚、学服学帽鞋子袜子都准备好了,临去学院的前一个晚上,谢清激动的睡不着觉, 在村子里,能上学堂的孩子不足八/九,他曾经羡慕过那些因为家底富裕可以去县城上学的同伴,如今自己也能去了,而且去的还是鼎鼎有名的蓬定书院,小家伙高兴的在被窝里直打滚。
第二天一早,天还不亮,郭素和谢清就背着包裹跟着进城的牛车出发了。
到蓬定县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在城门口与赶牛车的胡大哥越好晚上回去的时间,郭素带着谢清向位于海口旁的蓬定书院走去,越靠近蓬定书院,路上身穿月牙白色学子袍的院生越多,他们或三两一伙说笑赶路,或骑着高头大马飞驰而过,儒巾后的软脚飘荡在身后,甚是潇洒,或乘坐马车匆匆而过。
蓬定书院一面临海,一面环山,建于海蓬山顶,山不高,筑阶梯九九八十一阶,不管是骑马,还是乘车,到了此地都要徒步上去,谢清紧紧跟在郭素身边,爬上青石铺就的山梯,山梯上有不少今天新入学的小学子们,五六岁的年纪,穿着小小的学子袍,头戴儒巾,在家丁书童的搀扶下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孩爬了没多久就累的满头大汗,那也咬牙往上走。
有个五岁的小姑娘爬了一半就坐在阶梯上捂着眼睛呜呜哭,她身边的丫鬟正软声细语的哄着,旁边有个六岁大的小子飞毛腿一般往上跑,路过小姑娘的时候一阵嘲笑,在自家书童追上来的时候扭头又跑开了。
还有拉着书童非让对方背自己上去的小少爷,书童哪儿敢背,这要是背了,小少爷入学的名额就得被录下来,那小少爷脾气挺大,见书童不听自己居然又作又打,大发脾气。
短短的一条山路,都被这帮小屁孩们闹翻天了。
这些小屁孩,都是郭素的同窗。
到了院门,交上凭证,郭素和谢清按照手里的木牌寻找自己的学堂,到了学堂俩人按照分号做好位置,谢清在左前方,郭素在大后方。
两人落座不久,一群小萝卜头们一个一个进来了,大多数都是哭着进来的,有的站在门口拉着书童或丫鬟的手还不愿意进,嘤嘤嘤嚷着回家,颇有一种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感觉。
郭素坐在后面,听着学堂里呜哇呜哇的声音,脑仁儿嗡嗡的疼。
在书童和丫鬟的哄劝声下,这帮小祖宗们终于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郭素前面坐着的正是之前坐在台阶上哭着贼委屈的那个小姑娘,此时小姑娘还低着头委委屈屈的哭呢,她身边蹲着的丫鬟拿着酥糖正软声哄着。
不久,先生来了,是个三十出头,留着山羊胡的男人,手里卷着书,对屋子里的丫鬟书童一挥手:“你们都出去。”
丫鬟书童们最后安抚了小主子们,在主子们可怜巴巴的注视下离开了学堂,在外面候着。
学堂排位男左女右,先生扫了小萝卜头们一眼,目光停在明显高大许多的郭素身上,微微皱眉就移开了目光,说道:“鄙姓胡,尔等称我胡先生便可。从今以后,你们就是蓬定书院的学子,一言一行要严苛律己,以蓬定书院的学规为准则。学堂之上,不请示不可发言,不请示不可行走,不请示不可离席,今日为师先从了解尔等开始。”
先生坐在竹椅上,慢悠悠的开口:“尔等当中,谁已经粗习三字文?”
“刷”,课堂上举起一排小白手,除了谢清和郭素。
先生扫了一眼,点点头:“很好,尔等当中,谁已经粗习运笔之法?”
“刷”,又是一排小白手,还是没有谢清和郭素。
先生挑挑眉,心里有了数,叹气道:“看来有些学生略微落后,今后要努力学习啊,可不能落后于其他同窗。”
谢清小脸一红,低了头。
郭素用过毛笔,小时候学校有增加一门练毛笔字的课程,多多少少都有接触,只不过就是写的太丑,所以课堂里真一点都没碰过笔的只有谢清一个。
第一天的课程并不难,先生先粗略了解了一下学堂里小萝卜头们的基础,重点几下几个基础差劲的学子,又带着大家做了一些小游戏,促进大家伙的关系,也让小萝卜头们更快的熟悉起来,淡忘离家求学的悲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