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他一笑,我刀就掉了 > 第四十一章 回忆

第四十一章 回忆(1/2)

目录

傅洵原以为姜拂月只是一个从边陲小县走出来, 想看看繁华京城的姑娘罢了。直到见着那副画, 才生出了些疑惑。

然只凭一幅属于京城的画也不能说明什么, 况且她本人似乎比他还糊涂, 这事也就这样翻了篇。

现在才知道, 原来这丫头命里就该和京城有羁绊, 哪怕隔了千里,最终也还是过来了。

高叔大概也是不舍得让她一辈子蒙在鼓里, 好歹给了一次选择的机会。

然后她便义无反顾地来了,纵使前路迷茫、一头雾水,真是让人不知如何说才好。

他自问自己是做不出这样冲动孤勇的事儿的, 相爷习惯了在浮沉中也要保持冷静理智。

傅洵背对着她, 声音顺着风传过来:“你父亲叫什么?”

“姜石。”

他缓缓道:“我儿时记忆里有位世叔, 和我父亲少年相识, 比亲兄弟还要亲近几分, 姓高,单名一个彧字。”

“高彧……”姜拂月将这名字在舌尖轻轻过了一遍, 全然是陌生的感觉, 完全无法将其和自己已逝去的父亲联系起来。

傅洵转过身,定定地望着她:“这些事,他没有告诉你么?一句都未曾提起?”

姜拂月知道这其实就是在委婉地问她是不是故意隐瞒事情了, 顿时端出了十二分真诚道:“一句都没有。”

说实话,在看到姜父那几样珍藏的物品前, 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离开家乡, 只身远走。

她顿了顿:“只有在得知那画上人是太后之后, 我才有些猜测。”

那幅画藏了这么多年,甚至躲过了先帝几次三番的搜查,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她有时瞧着那幅画,就觉得姜父从前在京城想必是意气风发的。

没想到这么巧,兜兜绕绕最后竟和傅家扯上了不浅的关系。

傅洵听她这么说,心里的一点疑虑顿时也消散了七七八八,对他来说,如此轻易地相信一个人,还真是件稀罕事。

整件事在他脑子里快速捋成一条线,因为姜拂月在,还特意将其中一些重要的时间点说了出来:“大概十六年前,先帝薨逝,幼帝登基,正值新旧交替之际,朝政动乱,就是这时高叔突然失踪。”

“我印象中,父亲派出了大量人手,很快便在离京城不远的一座小城探到了些许消息,只是等他闻风赶去,却什么都没有找到,人去楼空。”

说到这里,他看了姜拂月一眼:“听说高叔当时并非独居,身边还带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孩。”

姜拂月似有所感,仰着头自然地对上他沉润的目光:“那便是我吗?”

傅洵颇为感慨:“应当是吧。”

“那你知道我娘是谁吗?”她咬了咬唇,放在膝上的手微微握起,又期待又紧张。

傅洵突然沉默一瞬,一手搭在石桌上,稍稍垂眸目光便落在她微皱的眉心,自己也不知不觉蹙起眉:“高叔离京时正值三十而立之年,未有妻妾。”

“!!那……?”姜拂月心头一惊,唰地一下站起身,带起一阵馨香的小风钻进傅洵的鼻子里。

一月未见,竟知道用胭脂香粉了,之前在朱月城可还没有这个香味儿,关键见多识广的相爷还觉得莫名好闻。

傅洵第一个念头闪过去,自己都愣了一下,觉得好笑,闻香而动,听起来像个不务正业的公子哥。

姜拂月此时却没心思想这么多,脑子里尽是他那一句“未有妻妾”,没有妻妾,那她是哪里来的?

“那我是……?”她呆呆地站着,这个高度望过去,她只能看见站直后傅洵干净的下巴。

她想过自己娘亲的好多种身份,但唯独没有想过自己的父亲竟也有其他的可能。

怎么会呢?她从小便在姜石身边长大,这么多年从未疏忽过对她的关怀,就连县里的人都总夸他是个好父亲。

姜拂月所有的记忆里都没有母亲,儿时说起自己的父亲便是最骄傲的事。

这样的父亲怎么会是假的?

她走动了几步,试图平复自己内心的混乱惊慌。

傅洵抬手按住她肩,语气无奈:“你别急。我父亲无功而返之后,没几日便在京城收到了一封信,信是高叔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