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食之道(1/2)
韩风晓自知厨艺“欠佳”,又遇上了吃货行家,便心甘情愿的领了骂,厚着脸皮说道:“手艺是差了些,心意半点可参假。”
袁枚嫌弃的将韩风晓的“心意”推了回去,鄙夷道:“那你自己享用吧。把白菜还我!”
韩风晓双手护住盘子,耍无赖道:“这怎么行?你瞧不起我不打紧,我可不能辜负你的心意。你大可放心,就算撑死,我也得把菜吃完,一口不剩!”
袁枚冷笑道:“想吃我做的菜,先交钱!”
一提到钱,韩风晓便一阵心疼。他苦着脸道:“谈钱多伤感情。袁枚,别这么小气。你这样,我可不敢留宿了。”
袁枚气笑道:“韩风晓,你要点脸行不。吃完我的,你还打算住我家啊?”
韩风晓说道:“袁枚,天都这么晚了。你就不怕我赶夜路出事吗?我可是你唯一的朋友啊!”
袁枚无奈的嘟囔道:“我这是造了什么孽……”
袁枚将韩风晓炒的菜倒掉,又盛了两碗米饭。他心疼道:“可惜我那个鸡蛋了。”
韩风晓不接话,埋头吃饭。
稻米在寒鸦国不算稀罕物,可也不是人人都吃的起。袁枚做的就是黄米饭。与红米不同,黄米饭软糯,却更难消化。遇水发胀。
韩风晓就见过饿极的可怜人偷吃黄米饭,吃时不知道饱,后来喝了两碗井水,便被活活撑死,死的时候肚子都是圆滚滚的。
袁枚将先前剩下的凉茶水倒入饭中,说道:“其实把黄米碾碎,辅以果干,做成米糕,味道并不比江米糕差,还能备着做干粮。不过我更喜欢蒸饭吃,加上凉茶,正好去掉黍米的温热性子。”
韩风晓已经塞进一口米饭,含糊不清的说道:“你不早说。给我留点茶水。”
袁枚将茶壶递过去,颇为好奇的问道:“我原来负笈游学,也算吃过见过,可我就想不明白了。你是怎么把菜做到那么难吃的?”
韩风晓下箸如飞,边吃边说:“食不言,饭不语。吃饭都堵不住你的嘴!”
袁枚无奈道:“明明不是读书人,比读书人事还多。都说吃别人嘴短,你倒是心安理得。”
韩风晓好不理会,只管大口吃饭。一碗米饭下肚,他才放下筷子,把仅剩的菜心朝着袁枚一边推了推,说道:“我可是很讲情义的!你瞧瞧,给你剩的都是精华。”
袁枚淡淡一笑,点头道:“的确如此。”
他用筷子划开菜心,本来包裹紧实,最难入味的菜心从中裂开,里面竟然不是层层包裹的菜叶,而是一个圆润如珠的鸡蛋。
袁枚自得道:“我这道菜,是将整颗白菜的菜头挖空,灌入鸡蛋,在用菜叶包好。然后以豆芽吊出高汤,小火慢炖。汤料慢慢渗入,被层层菜叶裹住,不至于漏出味道。菜叶只算辅料,自身鲜味炖熬出了大半,只剩汤汁的味道,没什么吃头。真正要吃的,只有这菜心里的鸡蛋而已。”
韩风晓眼睁睁看着袁枚将鸡蛋挑出,一口吃掉,咬着牙说道:“袁枚,你这待客之道可真没谁了!”
袁枚边扒饭边说:“彼此彼此。等会你把碗筷洗一下啊。”
冬日夜长昼短,还没打梆鼓,天便已经彻底黑了。
袁枚点起一盏油灯,放下那本从不离手的书卷,拿出笔墨端端正正的做起了学问。
韩风晓不便打扰,就装模作样的在他那几箩筐书山中翻翻捡捡。结果没把韩风晓气死。
袁枚那几大箩筐书本,没有一本是圣人典籍,全都是名目各样的菜谱。
他随便翻开了几本,上面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都是袁枚的改良和心得。
足有一炷香,袁枚停下笔,转过头笑道:“怎么样?被我的学问惊到五体投地了吧?”
韩风晓认真的说道:“袁枚,你其实是某个大书院里的厨子吧!”
袁枚白眼道:“你说啥呢!”
韩风晓说道:“就你这些‘学问’,随便去家大酒楼当师傅,日子都比现在好过多了。”
袁枚摇着手中书卷悠然道:“君子远庖厨……”
韩风晓没好气的说道:“你也就穿的像个君子。”
袁枚以书敲手道:“世间学问,无处不在,唯独不在书页笔墨上。书卷之上写满道理,却都是写书之人的道理。就算倒背如流,出口成章,可终究只是婴孩学语,人云亦云罢了。要做真正的学问,就要有自己的见底。就算只是在灶台刀俎之间,同样可见真谛。”
韩风晓坐回椅子。
袁枚正襟危坐,青衣长衫,束发笼袖,倒是有几分夫子讲学论道的风尚。
他缓缓道:“这锅台便是一片天下,灶火燃燃如大势涌动。你在锅台之中,看不到下面的火焰,只感到热锅之内的煎熬。看不到火头,便不知缘故。只能抱怨世道越来越遭。就算有心救世人与水火,也只会往锅中添水。”
他用手中书本做了个舀水的动作,继续说道:“一瓢水倒进去,确实缓了些浮躁之气。不过冷的只是锅底,而非浇灭下面的火头。虽然世道看起来好一些,也只是暂时的。等到锅在烧热,又会像从前一样,甚至更糟。”
韩风晓说道:“只是放任不管,世道只会越来越遭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