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家夫君要造反 >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一章(1/2)

目录

太子步入御书房的时候, 已是傍晚。

“儿臣见过父皇。”他在阶下恭敬下拜, “父皇勤政, 却也该保重龙体。”

他这一语落下,却并未收到预想的效果。

殿内一片沉寂, 偌大的殿阁, 仿佛空空荡荡, 只他一人, 放在一旁木架上的沙漏发出极为细弱的声音。

太子的心也随着渐渐沉了下来。

他弯着腰, 保持行礼的姿势,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额头就冒出了一层冷汗, 腿脚酸软,身子颤动,支撑不住。

高高的台阶之上, 九五之尊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他居高临下,冷漠又像是灰心至极道,“文不成,武不就,你哪里有一点像朕。”

“起来吧。”

太子终于得以起身,他勉强站稳,强忍着没有在皇帝面前揉腿捏肩。

他态度很恭敬, 却完全没有在意兴德帝的话——他是大夏储君, 未来天子, 天下都将是他的,文武是臣子要学的东西,与他何干,他哪怕什么都不会,一样是大夏未来的帝王,那些人学得再好,也只会是他的臣子。

“父皇,儿臣可是又做错了什么?您只管教训,儿臣一定改正。”太子露出乖巧的笑容,很干脆的说道。

这样子让兴德帝惊讶地多看了一眼,但也只有一眼,他冷漠哼了一声,“这是谁教你的?堂堂太子,不学治国之道,却玩弄起人心技俩。”

“父皇说什么?”太子心跳如擂鼓,面上适时露出疑惑,“儿臣是发自内心认错,儿臣见父皇每日操劳国事,很是辛苦,还要操心儿臣的事情,因而有感自己颇为不孝,在此诚心认错,请父皇教训。”

兴德帝眯起眼睛,静静看着太子,几十载君王的气势铺天盖地涌来,太子勉强与其对视。

半晌,兴德帝点点头,“不错,有长进。”

太子松了口气,“是父皇一片慈爱之心。”紧握的手掌松开,黏糊糊的汗让他不是很自在。

但太子的心却再一次激烈跳动,与上一次不同,不是紧张,而是兴奋。

——先生果然是有大才的人。

他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兴德帝的夸奖了,每一次见面不是查问功课,就是训斥,从来没有一次满意过。

兴德帝例行问了他功课,发现他这阵子确实用心了,目光更加柔和,语气也没有一开始的冷漠,缓和道,“回去吧,既然开始上进,就多待在东宫,少往宫外跑。”

太子低头行礼,“是,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太子从御书房退出,兴德帝没有急着处理政事,目光不知道落在了哪里。

“梁福。”

终于,过去不知多久,兴德帝唤道。

站在阴影处,少有存在感却一直存在的梁福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

兴德帝摆摆手,“去查一查,太子宫里进了什么样的贤才。”

他说到贤才二字,带着数不尽的玩味。

不是他看不起自己儿子,而是说真的,若真是有大才的贤者,岂会不投靠朝廷而去辅助声名狼藉的太子?

梁福面无表情,沉声应下,“是,老奴这就去吩咐。”

他低着头退去殿外,紧接着,传唤太子前退出去的宫人悄无声息走进来,各司其职。

殿内多出人气,兴德帝拿起放在案头的奏折,提笔蘸了墨汁,在上面落下几行字。

然后他将奏折递给离得最近的宦官,“去,交给大理寺卿应陈和刑部尚书苏元。”

宦官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双手捧过奏折,往袖子里一塞,毕恭毕敬道,“陛下放心,臣知晓。”

兴德帝再次在位置上发呆,刺杀镇南王的人中有太子的手笔,这件事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知道太子和卫霖单方面不和,从小时候开始就是这样,他没怎么在意,卫霖一向有分寸,很小就知道忍让太子。

但他不知道太子对卫霖的杀心如此之重。

这不是小事。

兴德帝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惩罚太子已经行不通了,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察觉到太子有所长进的时候,他就改了主意,没有惩罚他。

他再然后考虑的是如何把事情压下,不让卫霖知晓,这一点,应陈苏元两人可能已经做了,但还不够。

天下无不透风的墙,大理寺的墙远远没有到此境界,卫霖会知道的,区别在于时间的早晚。

而兴德帝要把这个时间无限推长。

推到太子坐稳帝位,再不需要他为止。

……

镇南王遇刺是沧国所为,这一消息迅速传遍整个京城,从上至下,百官以及普通百姓,皆是义愤填膺。

走在大街小巷上,无处不是人在谈论此事。

不仅是因为镇南王在边疆战绩显著,屡建奇功,更在于兴德帝已经命人往沧国传书,谴责这一行为。

下层的百姓议论的风风火火,感概于陛下对镇南王的信任看重,又一起唾骂沧国的无耻行径。

然而真正掌握权柄的大臣们一个个都心知肚明——沧国是不会认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