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1/2)
冯静语发现了,隋军戎不仅是个吃货,还特别会随话,但是每次他随话都是随的她的,所以冯静语不得不承认她还是十分高兴的。
姜艳红点了点头,刚才心里还对王莲花和陈丽华充满了愧疚,这会儿终于舒坦了一点,她把小雪抱到怀里,说道:“二国今天和我说了,说是以后每天下工之后,都去溪边挑石头回来,到时候跟军戎兄弟一起,把墙砌起来。”
“谢谢你,二嫂。”
姜艳红笑眯眯回了自己屋,看上去挺高兴,但是分家几天之后,冯静语才发现老爷子到底分得不公正,原来隋家二十二口人,一共养了十一只老母鸡,六只鸭子,这些东西都给了谁?鸡蛋、鸭蛋呢?还有,家里的笤帚、扫帚、放粮食的大缸、院子里的石磨,还有那些笊篱啊、桶啊、筐子啊、篮子啊、锄头、铁锨等等,又都给了谁?还有那一大缸的腌咸菜,老爷子又给了谁?
穷家值万贯,一个铁锨五块钱那是钱,一个篮子五分钱就不是钱了吗?
而且这些随便加一加怎么也得有两百块钱了,毕竟一个大缸就得八块钱,老爷子屋里可放了六个大缸八个小缸呢,还有那三个铁锨四把锄头,老爷子转脸就给了老大和老四家,隋军戎和隋二国可是见都没见,到时候分了自留地,这两家人怎么办?
另外还有很多间苗的小铲子以及干活用的墩子、马扎,这些也都是钱,可是老爷子转脸不还是分给了老大和老四家?
老爷子面上确实做足了功夫,看上去公平公正,而且还偏心了隋军戎一家似的,可算到底,占便宜的还是老大和老四家。
看透了老爷子和老太太的偏心,冯静语对这两人更加失望,当然面上,老爷子不跟他们撕破脸皮,他们当小辈的也不好先跟他们撕破脸,毕竟还是农村,要是大家都说他们一家不孝,也不是什么好名声。
吃过饭,卫红硬是拉着卫东和秀梅出去玩了,冯静语却一点点算着自家东西:“家里五口人,一共三个碗能用,另外那俩都是豁口的,上次刷碗我还割了手,所以家里碗至少得再买俩;盘子一共就一个,要是想炒俩菜,家里都没盘子装;锅得买一个,就算买个小点的,也少不了二十块钱;还有,卫红、秀梅怎么都大了,没换洗的内裤怎么可以;还有咱这个瘸腿桌子,得好好修一下,条凳也得再弄一个,五个人坐俩条凳上吃饭,挤得慌……”
隋军戎在一旁边洗碗边听冯静语算账,一米八八的大个子,坐在个小马扎上,显得异常憋屈,冯静语打眼看向他,接着便继续算:“得给你弄个小桌子或者台子,到时候刷锅刷碗也方便点。”
正洗碗的隋军戎:……
以后洗碗这活就都是他的了?
几不可见地摇了摇头,隋军戎笑一笑,继续刷碗了。
冯静语好不容易算完了,然后就一脑袋倒回炕上了:“娘啊,咱们一家要想生活得还算可以,我没说生活多好啊,就是还算可以,勉强过得去,就得要一百五十块钱,锅碗瓢盆几乎都得要,干活工具也得有,衣服鞋子总要有换洗的,可咱们手里一共只有四十块钱,哎哟喂,脑子疼。”
隋军戎此时已经把碗洗干净放到了一旁,他也坐到炕上,低低地说:“别愁了,实在不行就先把缝纫机卖了。”
冯静语瞪隋军戎一眼:“卖了,谁缝衣服?”
冯静语没有原主的记忆,所以并不会缝衣服,用缝纫机她倒是勉强可以,到时候她让姜艳红帮忙裁一裁布,自己用缝纫机走一遍,一件衣服就做好了,这也是为什么她坚持要这缝纫机的原因。
隋军戎被冯静语怼了一下,微微一笑说:“我只是提个建议,你别生气。”
冯静语就是不理解隋军戎这种什么事都不着急不生气的性子,而且失忆之后这厮胆子好像比以前大了不少,小说中的隋军戎可是连话都不怎么敢和冯静语说的,这会他倒是敢了。
“你走开,我得想想这四十块怎么花。”
隋军戎点点头,给冯静语拿了仨花生放她面前:“孩子们都过来抢,我只留下这仨,你剥了吃吧。”
冯静语:……
“你吃了没有?”
隋军戎面色一窘,看向别处。
冯静语一看就知道这厮肯定吃了,这吃货和秀梅一模一样,吃点啥都能一脸幸福,不过这吃货能从嘴里省下三个花生也算有点良心了。
“给我剥开,把红衣去了,再递给我。”冯静语语气非常不友好,想想那些被隋军戎吃了,却没留给孩子们的花生,冯静语就觉得浪费了。
隋军戎还是不着急,慢悠悠把三个花生剥了,随后把花生的红衣搓去,这才将白嫩的花生放到了冯静语手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