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1/2)
县供销社前面排了很长的队,轮到冯静语和隋军戎的时候,基本上肉已经没剩多少了,菜也没什么东西了,但是这样也好,因为剩下的东西因为都是些边角料,所以并不需要专门的票据,只要钱就行。
冯静语想想家里那仨孩子,又捏了捏兜里的钱,开始一件件和售货员说:“剩下仨猪脚全部给我们吧,还有那点平菇我们也要了,那一整根藕也都给我们称了,再给我们半斤姜。”
售货员手脚麻利地给冯静语称好,刚想算账,冯静语接着说:“这是大件票,你们那边两种收音机哪种好一点?”
售货员也来了兴致,笑道:“这边这个小一点,轻便,是最新款的,但是这个老一点的听得比较清楚,不会串台,俩各有优缺点,只不过这个老的三十五,这个新的要四十五。”
转头看向隋军戎,冯静语秀眉微微蹙起:“你什么意见?”
“买那个老一点的,反正也没准备让他们拿着收音机出去玩,在家听还是清楚一些的合适。”
冯静语点点头,跟售货员说:“就要这个老一点的。”
售货员笑眯眯地给冯静语把收音机也拿好,刚要算账,冯静语又问了:“我看你们这边有男士的裤衩,要票吗?多少钱?”
“不要票,两毛五一条。”
非常痛快,冯静语说:“给我拿三条。还有你们这里雪花膏给我那一盒,还有那大面包,一个面包加一两粮票对吧?给我五个,这里是粮票。还有……”
等冯静语把所有东西买齐,隋军戎都快拿不了了,冯静语付了钱,赶紧接过两袋东西,忧愁地说:“我们一共一百五十块钱,这一趟下来,花了六十多块,我还想过了今夏让仨孩子上学,到时候我还想给他们一人缝一个书包,卫红说她冬天好冻手,我还寻思着给她弄俩手套,卫东好冻耳朵,得要个帽子,秀梅倒是不会冻手冻耳朵,可是她身体寒,得好好温着身子,红枣啥的,我不想给她断了,唉……”
隋军戎侧头瞅瞅蹙眉低语的冯静语,心头莫名暖得厉害,他把东西全都放一只手里,腾出一只手,轻轻拍了两下冯静语的后背,说:“放心,我会让咱家什么都有的。”
抬头看看这个总是带着三分笑意的男人,冯静语觉得不行,不敢真相信他,还是得弄副业,做买卖才是赚钱最快最省力的途径。
隋军戎把今天买的东西好好归置了归置,重的东西放到车前筐里,轻一点的,挂在两边车把上,让冯静语坐好后,两人打道回府。
路上,冯静语问隋军戎:“县城人们生活和农村相比还是好些,你看到那些女孩们穿的衣裳了吗?那小白衬衫多好看,要是给卫红、秀梅也买一件,她俩肯定喜欢。还有她们穿的黑色鞋子,多好看,跟跳舞的鞋子似的,圆头的,鞋面上还绣了花,鞋扣也好看,我还也想给咱闺女们买呢,结果一看价钱,五块一双,就没舍得。”
隋军戎骑着车子沉默不语,他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些,所以原本只打算和冯静语在这个小村庄好好生活下去的隋军戎,暗暗下了决心,他得让他们一家子走出西里堡,过上更优渥的生活,他得让孩子们吃得起饭、穿得起衣。
两个人心里都想着怎么把生活提高起来,都忘记了一开始穿越时,打算随时离婚的心思。
带着一堆东西回家,打开那扇勉强用木板钉上的大门,冯静语和隋军戎脸上都是兴奋,冯静语还大声地喊道:“我的娃儿们,出来迎接你们扫货归来的娘!”
屋门打开,走出来的不是三个孩子,而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身后跟着走出来了冯大田和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这俩男人身后又走出一个三十五岁左右的漂亮女人,再然后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最后还有十二左右的大眼睛女孩。
这乌泱泱一群人出来之后,卫东、卫红、秀梅才最后跑出来,卫红高兴地问:“娘,娘,收音机买回来了吗?有没有?”
冯静语没管卫红,而是盯着那一对眼睛通红的老人,不知道要怎么开口子说话,如果她没弄错,这一对老人应该就是她的父亲、母亲了。
隋军戎这时候把卫东叫到了身边,小声问:“怎么回事?”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冯大田上前两步说:“军戎,我重新给你说一遍,这是你岳父、岳母,这是你二姐冯静音,这是你三哥冯大地,晓辉你过来,这是你姑父,你以前应该也没见过。晓光,你也过来叫姑父,军戎,他俩是我的孩子冯晓辉和冯晓光,晓辉已经二十二了,前年娶了媳妇儿,去年生了孩子,晓光今年十六。还有,那个丫头是你三哥家的闺女,叫冯悠悠,今年十二。”
隋军戎不得不迈着略显沉重的步子上前,干咳一声,开始叫人:“嗯……咳……爹,娘,大哥、二姐、三哥。”
冯晓辉、冯晓光和冯悠悠一起喊:“四姑父好。”
隋军戎身子莫名抖了一下,说:“好好,都……都进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