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眸年 > 一首小插曲

一首小插曲(1/2)

目录

“若然,在北京咋样了,地下室还习惯吗?”

听到季里的声音,若然心里已经了乐开了花。“去你的!哥们正在舒服呢,敞篷的房子,抬头就是满天繁星啊,你丫见过吗?”

季里本来还担心若然的不如意,听到他还能开玩笑,心里的担忧少了一半。

“拉倒吧,在北京待几天,说话都带北京味儿了,瞅这速度马上就发展成京片子了啊。”

“这叫接轨,奥运会开幕式看过没?玩的就是大气!”若然的片儿汤话一甩出口就有点停不下来了。

“行了行了,别扯了,你工作咋样了?”季里可不打算在陪他玩了,直接问正事儿了。

“这阵还行,过几天去见客户,最好能成吧。有点提成,这底薪有啥意思啊,那么点钱!”

若然想着一个月就那十几张红色钞票,哎了一声。

“不错了那就,至少有钱挣了,你看我们呢,天天跟校园里的猪似的,吃了睡,睡了吃,就等着出校门挨宰的那一刀呢,你这算是提前出笼了。”季里的宽慰一直都很形象而且另类,让人忍不住发笑。

“拉倒吧,我倒觉得我现在像是一头猪,天天乱拱。”若然的话说得电话两头的猪都是一阵傻笑。

就这么东扯西扯的一阵,若然听见季里那边有人嗷唠喊了一嗓子,“喝酒了,这寝室是男人的就都赶紧死过来啊!”

若然说:“你们那边还有东北汉子啊,挺嘚瑟啊!”

“那是,这边可不只有我,这帮玩意都老能喝了,每次都得费点劲收拾他们。行了,知道你在那不错就哦了。要是没钱就打电话啊,别憋着,出门在外的,啥都备不住。我挂了啊,跟他们开战去!”

若然嗯了一声,挂掉电话,眼泪差点没喷出来。在举目无亲的外乡,有个人在你烦心倦累的时候随便扔过来一句关心的话,比得上千斤重。

季里不知道,那天打过电话之后,若然回到“老鼠洞”,躺在窝里哭了整整半个小时。

想着自己身边一起长大的朋友身影渐行渐远,前路的未知、现时的无奈,只能任由眼眶暂时的决堤。人要体验过脆弱,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坚强。那些我们看过听过的大道理,不去重新验证一遍,永远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第二天若然看着依旧泛红的眼圈,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文若然,把这单签下来以慰那些从眼睛里跑出来已经化为空气的‘在天之灵’。”

早上十点,若然准时地出现在了那家食品公司。老板姓郑,人不糙,不像若然之前见过的那些土老帽,一个个满嘴跑火车,一脸当官搞腐败的派头。看到那间不算大的办公室里,被收拾得很整齐,在适当的地方摆放了适当的绿植,书柜里不是那种工商管理或者公司行政的书,反而是一大堆历史、哲学方面的书。这是若然最擅长的点,在交谈中若然也有意地往那上边绕,一段寒暄客套之后,开始进入正题。

若然把PPT给郑老板展示了一遍,讲得没一点磕巴,老板听得也很高兴,只是对价格还有一点疑问。若然觉得这人挺好说话,而且自己的公司只是小,不算是太差,拼拼差不多,至少人家觉得你年龄不大但很专业。

说完一大堆,郑老板还很讲究地请他喝茶,别看人家的公司也是刚起步,但老板明显是个懂得生活的人,自己没事泡功夫茶喝。

若然不懂茶道,但也能吹几句,老板也很大方,喝的信阳毛尖也让若然一起品。若然抿了一口,直夸此茶醇香鲜浓,还附了一首陆游写过的一首关于茶的诗句,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不可否认的是,若然说的这句诗瞬间拉近了和老板的距离。

老板心花怒放,直言遇到一个小知己,又问若然是否喜欢历史。

若然说:“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看得多,现在没时间看了。最喜欢隋唐史,英雄辈出还不像三国那样被人说到烂俗。”

郑老板听到若然的话,眼睛里都冒出了光,“是吗?我也最愿意看那段的历史,不过唐玄宗往后就不愿意看了,没意思。”

若然附和地说:“我也觉得是,只有乱世和立国之初最有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