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2)
京城,御史大夫府邸。
身为三公中最年轻的官员,御史大夫郭玉麟是年仅四十五岁。
父早亡,家中现有一耳顺之年的老母,另有一妻一妾三子女,与妻子育有大女儿郭莲莲和二儿子郭知义,与妾育有小女儿郭蓉蓉。
郭玉麟当官是举秀才出身,二十二岁初入仕途,承蒙长官看得起,将嫡亲女儿下嫁,也就是现今的郭莲莲与郭知义的母亲郭崔氏,后随官职升迁,郭崔氏又为之纳了一妾室熙娘。
大女儿郭莲莲岁已双十,是早几年便已远嫁了外地的,家中便只剩下了十六岁的儿子郭知义与年仅十岁的小女儿郭蓉蓉。
郭崔氏明显感到,今日夫君下朝后的面色不济,虽然往日里也都不见喜色,却也远不如今日沉重。
郭崔氏迎上去,温声关切道:“夫君?”
郭玉麟扶住郭崔氏,叹了口气,道:“夫人,先别问。知义可回府了么?”
见此,郭崔氏心知夫君必有心事,答道:“知义与朋友京郊打猎去了,归时未定。”
这臭小子!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情去打猎?
郭玉麟皱了皱眉,唤来仆人吩咐道:“二公子回来后,让他立刻去老夫人院里见我!”
“是。”
仆人退下后,郭玉麟对郭崔氏道:“夫人,你且先去打点下人收拾行李,我准备送你们去一阵子江南,行李……尽量多备点。然后唤上熙娘与蓉蓉一道去母亲院里,我先去那里等你们,到时候我会与你们说明一些事。”
郭崔氏面有怔忡,却心知此时不便相问,便点点头道:“好,我这便去。”
寿康院,是郭玉麟母亲郭老夫人的居所。
“母亲,儿子来给您请安了。”郭玉麟将将踏进寿康院,便扬声道。
转进厅里,便见一小丫鬟正在为郭老夫人捶腿,郭老夫人闲适地坐在软榻上,一脸慈祥笑容,道:“那么大声做什么,我又不是耳背听不见。怎么今日回来得晚了?这都快晌午了。”
郭玉麟也不马上回答,径直寻了靠近母亲的椅子坐下,只唉声叹气了一番。
郭老夫人便笑他,“怎地了?哑巴也有吃黄莲的时候?”
郭玉麟自知母亲是在笑话他身为言官却在朝堂上安静得像个哑巴,又忍不住哀叹了一下,才道:“哎,母亲您是有所不知啊,大坤的天,怕是就要大变了!”
“噢?”郭老夫人哼笑一声,道:“大坤的天不是早就变了吗?”
郭老夫人是指文昭把持朝政一事。
“不是这个事情了,您是没看见,今日那朝上……”郭玉麟欲言又止,看了眼那正在为老夫人捶腿的小丫鬟。
郭老夫人会意,“圆儿,你先下去吧。”
“是。”圆儿起身颔首退下。
郭玉麟这才放心开口道:“母亲,就今日,今日早朝,老太尉他……竟然上朝了!”
郭老夫人展了展裙摆,闻言,手微微一顿,道:“那位老将军?听说他总病着,上朝了?”
郭玉麟点头,道:“正是!”郭玉麟端起了仆人备好的茶。
郭老夫人面色也不禁略严肃起来,问儿子道:“竟然突然上朝了……所谓何事?”
郭玉麟饮完茶,将茶杯放下,才一脸复杂地摇了摇头道:“为战事,老太尉他,可以说是痛斥了那姓文的。二人你来我往,朝野上下没一个人敢插话的。”
郭老夫人神色慢慢端肃起来,眉心稍蹙道:“来得蹊跷啊。这位老将军可是沉默多年了,想来不会是个冲动之人,如此一来,这背后……怕是有人将有动作了。”
郭玉麟狠狠点头道:“谁说不是啊母亲,所以儿子一下朝回府都不敢多耽误便来与您商议了,这京城眼看就要不太平了,儿子打算让你们暂去江南避一避!”
谈话至此,郭老夫人也算完全了解了儿子的心思,她自己一个老婆子倒是不怕什么,可是儿子身后还有大小家眷的,留在京中也确实大为不妥,毕竟要是真动乱起来,染上个万一,那可真是悔也不及的。
郭老夫人忧心上了眉头,看向儿子道:“可是让你一人留在京中,为娘也是不放心的,不如,便让媳妇和熙娘带着孩子们先行吧,为娘留下。”
但闻此言,郭玉麟顿时愁苦道:“哎呀,亲娘啊,儿子知道您是关心我,但是也要看看是什么时候,儿子也担心您的安危啊。我如今位列三公,身后不知道多少人盯着我的态度呢,我这回算是逃不掉了,不说话也无用,早晚会有人要来撬开我的嘴巴的。儿子一人便可无所顾忌,要是还有家人在身后,那儿子……儿子可就真的害怕了。”
一个朗悦的少年音快活地传了进来,“儿子?儿子害怕什么?”
母子二人齐往厅门看了去,只见一身骑射服打扮的俊朗少年轻步跨了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