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扩军(1/2)
“白米一千四百三十石, 腊肉一千五百斤, 精盐两百六十斤, 油五百九十斤, 黄金八百两,白银四万七千两, 珠宝翡翠八箱子,估摸至少也得值个好几万两……”
顾远舟打断了谭宁的絮叨,直接问自己最关心的精铁:“那批精铁有多少?待会领孙大力去看看成色。”
“是, 那批精铁一共装了四十一个箱子, 每个箱子里大概是一百一十斤的样子。”谭宁回道。
闻言, 顾远舟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 便有四千多斤精铁,足够用了。
心里合计一番, 顾远舟便吩咐道:“那些金银财物且先不要入册进库,明日一早, 派人送去前云县衙, 亲自交到苟德明手里。”
“啊?咱们不要这钱?”谭宁诧异地道。
“恩,这笔钱取自前云百姓, 咱们不该据为己有。”顾远舟点了点头, 说道。
虽是觉得有些可惜,但好在他们三旗现在军费充足,谭宁也不再多言, 直接领命应下。
次日一早, 顾远舟果然派了一队士兵将缴获而来的钱财送去了苟德明。
但那队士兵回来的时候, 却还是带回了两万两银子并一封前云知县苟德明的亲笔书信。
顾远舟接过书信看了之后,不由笑道:“这苟德明倒是好算计。”
“旗使所言何意?”谭宁不解地问。
将那书信交给谭宁,顾远舟笑道:“你自己看,这厮倒是会做生意,竟是要与我三七分账了。”
闻言,谭宁忙看向手中那信。
果然,苟德明信上说了,此次剿匪所得银钱估算乃有八万余两,前云县留下六万两休整河堤,其余两万两送来三旗,以表全县百姓感激之心。
不仅如此,那苟德明还处处暗示,只差没直接问他顾远舟准备何时再去剿灭其余山匪了。
甚至为了鼓励顾远舟跟三旗剿匪之心,苟德明还提出了三七分账,言及此后剿匪所得银钱,前云县得七成,用以百姓身上,而顾远舟跟三旗得三成充作军耗。
看着这封书信,谭宁不由嘀咕道:“都说文臣们会谋算,果真是如此。”
“何解?”解决了精铁之事,顾远舟心情舒畅,遂漫不经心地问道。
“本来剿匪所获,即便全充作咱们三旗物资也属应当,是旗使宅心仁厚,顾念前云百姓,方才将那些财物送归前云县,而这苟德明却以这三七分账,来与咱们谈条件,实在是……”
闻言,顾远舟垂眸一笑。
谭宁所言其实也并非毫无道理。
只是他眼下虽然急需用钱,但却也还是狠不下心就这样直接将那些不义之财挪为己用。
很明显,苟德明是看透了这一点,方才来的这封信。
不过以苟德明跟前云县衙的立场来说,当然也还是希望能多有些银钱的。毕竟眼下雨季将至,前云县一直拮据,若能有了这批剿匪所获银钱,便能加固河堤,使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便是为了这一点,不用他苟德明多言,顾远舟也愿意尽快带兵剿匪。
至于苟德明所言的三成缴获,既然是前云县送来,顾远舟也不再推辞,直接令谭宁收下。
……
自紫云山剿匪之后,顾远舟又依次谋划了各处剿匪之事。
如今前云的三大匪窝已除其一,还余下两处,为免有意外,决定三日后攻打偏浮山,顾远舟也亲自随军压阵。
只是这一次攻山,他并未如打紫云山那般亲自指挥,而是令韩跃、蒲浩等人自行进军,他只在旁边偶尔指点。
攻打了偏浮山之后,天曌山剿匪,顾远舟基本只是象征的跟着看看,韩跃、钱远几个百长已经有了领军之风,基本无需他多言。
直到六月下旬,短短十来天的时间,前云县紫云山、偏浮山、天曌山三大匪窝皆已歼灭。
其余的匪窝,都势力不大,基本已经不成威胁。
在这一次次的剿匪之中,三旗的士兵们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个个作战经验老道的精锐。
战争,直接对敌搏杀,果然是训练士兵,提升军队作战能力跟协作能力的好办法!
在除去了三大匪窝之后,顾远舟便将剿匪事宜交付给韩跃负责。
韩跃也不负所托,召集几个百长细细商量之后,决定兵分四路,并分将几个兵种分别配备到这四支队伍之中,而后分头剿匪。
顾远舟对这一方案也还是颇为赞赏的。
毕竟士兵们现在作战能力提高了,而山匪势弱,继续率领几百士兵去围攻人家几十个山匪的寨子,即便不说什么胜之不武的话,却是连他想接着剿匪练兵的目的也无法达到了。
见韩跃事事安排妥当,顾远舟放下心来,安心拉着孙大力去研究那批精铁。
“成色不错,别说铁甲,就是兵刃也是能做出来。”
在细看了这批精铁的成色之后,孙大力满脸笑意地道。
“好!”
顾远舟长长地松了口气,说道:“战马护甲,骑兵护甲,骑枪,骑兵佩刀,头盔,护面,一件都不能少,先弄五十套出来。”
说到这里,顾远舟想起一事,双眼放光地道:“对了,还有手盾,再给骑兵们每人配上一个手盾,护手、护腿、护颈什么的都配上,哈哈,娘的,我三旗终于也有自己的骑兵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