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2)
沈婉既已决定与辛酉和离,便瞒着家人,与采薇一起进宫去求江贵嫔。
江珍珠看到二人,非常惊讶。没想到两个人同嫁了一个男人,却相处得如姐妹一般。
“好了,我明白了。我会向圣上言明的。”江珍珠看了一眼沈婉,“沈姑娘,你确定要与瑞王和离吗?”
沈婉点点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瑞王与采薇妹妹两心相悦,我不愿夹在当中。请贵嫔成全。”
江珍珠沉吟半晌,最后叹道:“沈姑娘不亏出身名门,飒爽之至,让妾身敬佩。”
三人又说了会儿话,借沈婉去更衣,江珍珠对采薇道:“表妹,你可知沈家在朝中的地位?沈婉是沈复嫡女,有多少人想娶回家供着。瑞王,哎,他可知他失去了什么!贤王就要回京,你们自己掂量掂量吧。”
“姐姐,”采薇有些羞赧,“是我不愿意王爷去别人房里的。”
江珍珠哑然失笑:“表妹,你想得太简单了。你既然嫁给了王爷,就该知道,王爷不会只有一个王妃。走了一个沈姑娘,还会有更多的沈姑娘来。”
不知江珍珠如何在皇帝耳边吹了枕风,辛酉提出与沈家女和离,皇帝很快批复。而沈复直到皇帝问起才知道。
很快,瑞王与沈氏和离的消息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此时,崔珙正在借秦贵妃之力,要把女儿崔玉珠嫁给瑞王,听到此消息,不像崔玉珠的母亲林氏心事重重,反而喜气洋洋。
在辛酉的坚持下,采薇成了王妃。而王爷娶妻,除了王妃,还有四个侧妃,良娣、恭人、宜人等数妾。
瑞王现在只有一个王妃。崔珙想,崔玉珠嫁过去,即使做不了侧妃,也得是个良娣吧。
现在,京城里到处都在传瑞王英雄救美的故事。这个美当然是礼部崔侍郎之女崔玉珠。加上瑞王与沈王妃此时和离,众人难免猜测,沈王妃出身不凡,肯定是不愿意瑞王在外拈花惹草,因此才和离的。
辛酉这些日子因与沈婉和离,到处遭受白眼,他正忙着应付各方,忽然听到崔玉珠的事,想起秦寿的话,暗地里骂了两句。
不过崔玉珠不比沈婉,崔珙也不是沈复,一切都还在传言中,辛酉决定把这些刚萌发的幼苗扼杀在摇篮中。
这日,崔珙之子崔长安接到秦寿的邀约,收拾一番来到约定的酒楼。
进了楼上的雅间,崔长安看对面坐着一个年轻俊雅的公子,正想怎么称呼,秦寿道:“这是瑞王爷。”
崔长安忙跪下行礼。
辛酉摆了摆手:“不用多礼,请坐。”
崔长安不敢坐席上,只坐在旁边的一只小杌子上。
看着崔长安战战兢兢的样子,辛酉想起自己以前在路上见到似崔长安这样年轻公子时的艳羡,今非昔比,不由一叹:“公子最近在忙些什么?”
崔长安现在只是秀才身份,平时在书院读书。他知道父亲的打算,也想攀上这位王爷,便恭恭敬敬地答道:“读书。”
一边秦寿道:“崔公子,你整日读书读书,是不是连家里的事也不晓得?不知是谁把你姐姐的事传得有鼻子有眼,害得王爷心烦。”
“请王爷恕罪,在下虽然不清楚具体事情。但随姐姐一同回来的春花姑娘说,她们正是得了王爷的救护,才免遭灾祸。后来姐姐以身相报,王爷承诺回京就娶姐姐。可姐姐回家后一直等不到王爷的消息,才不得不告诉父亲。父亲这才求助于贵妃娘娘。”
“啊?真的假的?”秦寿的小眼看看崔长安,又看看辛酉,“王爷,这小的没听说啊。”
辛酉一笑,问崔长安:“依公子所言,这些话是春花姑娘所说?”
“是的。”崔长安点点头,“姐姐只说了公子救人之事,别的不愿多说。这还是母亲问询时,春花姑娘说的。”
春花和采薇、崔玉珠一起回京,后来跟崔玉珠回家,做了崔玉珠的侍女。
崔长安抬头,见辛酉嘴边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心里一凛,道:“至于京城所传,在下实不知是怎么出来的。崔家最重礼仪,我父亲又是礼部官员,岂能让世上的人对姐姐指手划脚?更重要的是,怎能损害王爷的清誉?”
辛酉本来准备的一套说辞,在与崔长安交谈后,直接咽回了肚里。
世人最爱英雄救美的故事,且红粉佳人,落难遇上翩翩贵公子,是多么让人向往心仪的事。如今,这位贵公子变成了年轻的瑞王爷。他却要辩驳与崔玉珠没有任何关系,于事不仅无补,反而会越传越凶。
自与沈婉和离后,皇帝为了弥补他,选了几家女子作侧妃,辛酉根本无法推拒。那些女子是皇帝用来监视他的啊。他虽不愿对不起那些从未谋面的女子,却不能触怒圣上。
最终,礼部侍郎崔珙之女崔玉珠、翰林学士薛仲达之女薛莹成了瑞王的侧妃。
两女定于十月初八一同进门。
辛酉怕采薇伤心,比以往更加体贴。
这日,秋高气爽,辛酉无事,便偕采薇一同去西山游玩。
二人只带了少量随从,着胡装,背着弓箭,准备猎些野物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