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似君情与妾心(1/2)
琼林宴上还有万寿长公主, 长公主为人温和, 进士们与之交谈都深感亲切。
“七娘怎与李公武在一处了”赵恒看着凉亭内的人交谈甚欢,不仅有李遵勖还有丁绍文,只见赵衿捂着嘴发笑。
周怀政从旁赞赏道:“长公主性谦和,而李遵勖尊师重道,为人慷慨,好登对的一双人儿啊。”
听着周怀政的话, 赵恒想了想,“李家爹爹在世之时就十分想要李家儿郎尚一位公主。”
琼林宴持续一日, 赏歌舞,以及进士们斗文争论, 出彩者或许还能博得皇帝格外青睐当即授命官职。
快到日落时, 皇帝准备动身回宫,此之前在宴会上特夸赞了殿前副都指挥使丁绍文的护卫有功。
“臣丁绍文, 求娶惠宁公主。”
邀功求娶,丁绍文的话, 众人不意外, 反倒认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禁中欲将惠宁公主下嫁丁绍文的事情宫外早已经传开。
后来不知怎的皇帝改了主意,但是丁绍文的心可是一直都在惠宁公主身上。
望着旁边的空座,赵恒愣了神,丁绍文竟在琼林宴上求娶。
翰林院与御史台跟来的几个重臣附和帮衬着, “公主已到适嫁之龄,丁指挥文武双全,陛下纳贤才, 得良婿,实为我大宋之喜。”
赵宛如不在,臣子们纷纷进言,赵恒拿不定主意,坐定问道:“世人皆不愿入我赵家,卿求之为何?”
“臣倾慕公主已久,世人听流言而传言,不曾亲眼见过,我为陛下之近臣,近之,知之,陛下为明主,而公主自为明珠,公主淑德仁孝,臣不才,愿为天家婿,一腔热血守之国门,还求陛下成全。”
丁绍文的话说得格外重,使得宴会上每一个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看来皇家要有大喜事了。”
丁绍文是皇帝宠臣,父子同受恩宠,他们皆认为这个婚事会被敲定。
李少怀注视着前方皇帝跟前的年轻将军,单膝跪地身姿挺拔,求娶之心热切,陈词之中无不表爱慕与对皇帝之忠心,似乎势在必得。
皇帝犹豫之时,下面的一群进士之中有人突然站起,李迪大惊失色的拉扯住她,“你不要意气用事,这是副相的公子,殿帅丁绍文!”
对于中第的这些新进士来说,这些皇帝的宠臣动动手指就能将他们捏死,实在不是他们现在能招惹的。
李少怀挣脱开李迪的手,“那就用命,争上一争!”
非她眼里柔不得沙子,爱及,怕及。赵宛如为她,舍一身傲骨,她也可以为其豁此性命。
“陛下。”李少怀从座上起身至前,“臣有异议。”
丁绍文转头骤然冷视着她,尤可见鼻间轻皱纹他没有想到这个李少怀竟然这般胆大。
“你有何异议?”李少怀似乎很喜欢唱反调,一日两次发声了,赵恒心中想着,将来一定不能让他去御史台。
李少怀跪下,“臣李若君,意欲求娶惠宁公主!”
空有功名,无实政绩功劳,而丁绍文有军功傍身,门庭显耀,身居高位,他竟然要与丁绍文争求惠宁公主。
李少怀的话不仅让众人匪夷所思,更让赵恒大惊,不是胆大,简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至此有些大臣才大悟,难怪李少怀拒绝做他们女婿,原来是想入内皇家成为天家婿。
“出家道士,何以求公主?”
“见一眼就求之,榜眼莫不是爱慕虚荣之人,其心可疑啊!”
当即就有朝臣站出来反对了,士子们睁眼看戏,老臣们怒目
呵斥。
“这榜眼也忒胆大了吧!”
“有魄力,有志气啊!”
赵恒踌躇端坐着,既不愿将惠宁嫁给丁绍文,但更不愿将她嫁给寒门的李若君,他无身世可言,背后也无皇家所需的势力。
“他凭什么求之?”
丁绍德坐在后面,注视着这一切,喃喃道:“道士入朝为公主吗,我入朝只是为活命。”
“卿既是出家人,就”
“爹爹。”
赵宛如匆匆赶来,喘着微急的气喊道。
“惠宁来了。”赵恒将绷着的脸松开。
赵宛如的婚事一向由皇后与她自己做主,只要不出格,他都会应允。
而且这个女儿的性子像及先帝,处理起事情来连他都要怕上三分。
赵宛如将还俗的文书递给皇帝,皇帝见之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女儿,“你”
俯身靠拢父女两说着悄悄话,“你这是何意啊?”
“心意。”
“此事你母亲知道吗?”
“不知道。”
赵恒的眉毛都扭成一片了,坐正后凝着李少怀,细细打量了他许久,“卿应试前,就已经还俗了?”
“是。”
“如此,便已不是出家之人,娶妻也”
“陛下不可!”
“帝女婚事,尤为国事,只重不轻,天家婿,天下夫之表率,今二人同求,即便榜眼不为出家人,可要尚公主,怕是如今的能力还难以服众吧!”
反声是必然,但也引起一些别的寒门进士所不满,“说起能力,才干,还不是看中出身,就是因为皇室如此,所以下面的世家都跟风,争相如此。”
“嘘,小声点,被人听见是要掉脑袋的。”
大臣们之所力荐丁绍文,有一半原因还是因为赵宛如染指朝政,若是像李少怀这种人娶了公主,必然是为公主所控,但是丁绍文不同,丁绍文有诺大的丁家扶持,而他们多数人为丁氏一派。
有向丁氏的一派,自也有反丁氏的,紫色的公服从座上起身出来十分打眼,“士怀其才,何顾出身,臣以为李若君前为道家弟子,是扶摇子之传人,举世之才入朝,为国效力,陛下若招其为婿,可令天下有才之士见及陛下爱才之心。”
李若君救过陈尧叟的儿子这事翰林院众人皆知,“因其他恩与陈尚书家,尚书就要替其说话不顾皇家颜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