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炮灰男配的科举路 > 矛盾

矛盾(1/2)

目录

当晚, 锦衣卫灯火闪烁, 加班加点抄写李正供词。

三更时分,几千份供词抄写完毕, 按顾谨之的规划张贴到了京城的各个角落。

张贴地点也是有讲究的,凡是达官贵人聚居之处,证词便张贴得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

这些人能量巨大, 让他们亲眼看到证词将产生更大影响。

一张张写在黄表纸上的供词随风潜入夜, 出现在京城各处墙上。

第二天清早,大半个京城便通过张贴供词,知道了赵祝曾干下的勾当。平头百姓个个意见纷纷, 街头巷尾议论不绝。

与之相反,身居高位者看到却三缄其口,绝不公开提及此事。

当然, 公开不提不代表私底下不议论, 更不代表没有想法。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行动。

赵祝曾经得罪过的那些官员贵戚,开始就这件事私下传递口信, 讨论这是不是一个扳倒他的机会。

甚至已经有心急的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开始问责大理寺卿案件为何迟迟没有进展。

巨大的压力集中到大理寺身上。大理寺卿向愿焦躁难耐, 如热锅上的蚂蚁。

前期他想着能拖一时是一时, 争取拖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哪知如今事情却进一步发酵, 整个京城都在议论此案。一些贵戚的责问更是让他几乎卷入风暴。

不查, 会被人认作有心包庇赵祝。查, 则面临得罪赵祝背后支持者鲁王的风险。

向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试图厘清这件事背后的瓜葛。

锦衣卫报案,那事情就很可能与指挥使霍干城相关。他介入这件事是为了什么?

按事情目前的走向看,应该是为了帮助那个叫顾谨之的解元。

另一个当事人赵祝的女儿,据说是顾谨之的继母。想必是赵顾两人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导致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一步。

不愧是正三品大员,向愿想着想着,竟几乎将整件事经过还原出来。

这件事不是走常规渠道能解决的。向愿思前想后,决定将顾谨之、霍干城,赵祝三人请过来面谈。

下午,三人各收到一封来自向愿的请帖。顾谨之与霍干城通过气,决定接受邀请,前往大理寺。

当天晚上,顾谨之霍干城在十五名暗卫保护下,策马直奔位于京城正中偏西位置的大理寺。

秋夜风有些大,吹得顾谨之背后斗篷飘起来。

两人来到大理寺跟前,原本紧闭的大门发出一阵吱吱呀呀声,缓缓开启。

“二位,晚上好。一路鞍马劳顿辛苦了。”

门内,一个精瘦的中年男子微笑着行礼道。

顾谨之通过闪烁灯火,看清了他身上官服的图案。不同品级官服上图案是有规定的,看他身上的图案是正三品,应当就是霍干城先前介绍的大理寺卿向愿。

顾谨之同样露出一个职业微笑还过礼。

他主动向霍干城行礼可以理解,毕竟都是正三品官员,霍手上实权又比他大得多。

至于他主动向自己行礼,就很耐人寻味了。一个解元,无论出身如何,地位终究无法与官居正三品实权职位的大理寺卿相比。

那他行为的目的性就很明显了。无非就是希望通过给自己一个面子,让自己在待会儿的面谈中作出让步,与赵祝达成妥协了结此事。

抱歉,向叔叔你想多了。

由向愿引领,顾谨之霍干城二人往大理寺深处走去。

穿过一重又一重院子,一条又一条回廊,三人最终走进一间外观黑黢黢的屋子。

屋子里已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是赵祝,另一是生面孔,除此以外连伺候的下人都没有。

向愿介绍完,顾谨之才知道那个生面孔是京城南军副统领白青峰。

京城除守卫皇宫的御林军外,其余兵马分作东西南北四军。南军约有八千人,其副统领是从四品的职衔。

“是鲁王的人,曾任鲁王贴身侍卫。”

向愿介绍完,霍干城用旁人听不到的声音对顾谨之说道。

顾谨之秒懂:白青峰肯定是代表鲁王来替赵祝说话的。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他品级不是最高,说话分量也是极重的。

赵祝见二人到来,连忙起身想要行礼,妥协讨好之意很明显。白青峰却一动不动,就跟没看到人一样。

赵祝见同伴如此,起了一般的身子只好重新回到座椅上,面色尴尬眼神幽怨,觉得白青峰这种态度于谈判不利,最后可能害死自己。

顾谨之看也不看两人一眼,与霍干城径直走到椅子边坐下。

五人环桌而坐,无一人先开口。

“顾公子,之前的事是我……不,是小的心胸太过狭隘,以至和您发生了一点误会,还望您……”

会谈刚开始,赵祝就表现出极强的求生欲,腆着脸讨好道。

“赵将军何必如此?堂堂天子亲册大将,却向一介草民如此卑躬屈膝!”

出人意料,白青峰毫不客气地打断赵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