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穿越魏晋]虚尘 > 065 趣闻

065 趣闻(1/2)

目录

二百五十七、信中趣闻

让虚尘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四封来信里,居然是先生的信最短、最薄。-*---更新快,无防盗上www.dizhu.org--*--

通篇没有什么多余的寒暄,只有最核心的内容。

“吾久居家中钻研史学,今遇疑惑,遂离家远游,年内或归。恐此间通信不能,特书以告之。另,吾离家前,已与四郎取字若实。”

好吧,虽然内容简短,但是至少说明白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在家宅了多年先生如今要离家远游了;另一件事是阿奴现在也有字了,且字为“若实”。

不过……若实,怎么感觉和自己的“若无”很是相像呢?应该说,不愧是先生的取字风格吗?

若实,嘿。

就算他有了字又怎么样,自己可是还和他差着一个辈分了,在正式场合根本就叫不了啊!

字啊什么的,都是给别人叫的东西,感觉还不如曾经的阿奴或者长平来的亲切了。

……

阿奴,也就是皇甫奕的信是这四封信里,虚尘最喜欢的。除了因为虚尘自觉和阿奴之间代沟最小的原因以外,还因为他这信确实很有意趣,奇闻异说,信手写来,能令观者犹如身临其境,尤其是令虚尘深有同感。

“幼时读‘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忽忽略过,自以为我知之也。又常思,世人有言‘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故自以为足不出家、读书万卷便山河在胸,自诩虽不如管子、诸葛之流,亦不远矣。为官做宰、谈笑鸿儒,亦不过区区。

今春经旷野,席地稍歇,小憩后,偶见群雁北飞,鸣叫悠远,遂惊为奇观,羡其逍遥自在,自语’愿肋生双翼,化雁而飞’。

正赞叹间,小童顽劣,弯弓向天,矢飞天际,有雁振翅哀鸣,自天而落,挣扎良久方亡。随人皆赞小童箭技上佳。杂语间,吾近雁,观之,其翅已折,遍视其身竟无一矢!遣人查之,言‘身未中箭,或力尽也,或惊闻弓矢声亡’。

奇哉,幸哉。吾羡雁之逍遥,而不知雁之危也。天地于其或大,然危机于其愈繁。

……

时为惊蛰后,山鸟鸣仓庚。

曾闻桑蚕事,今见蝶化生。

吾知蚕能吐丝,不意天下间他虫亦可吐丝。山中榆叶间,有茧若蚕茧,其色黄,极类丝。吾甚奇,停而观之。过数日,有生物噬茧,缓缓而出,日余,出为翩翩蝴蝶,逐花而舞。左右言之,其为蝴蝶也,曾为一虫而今破茧成蝶出。其化蝶也,亦类蚕蛹破茧也。

始见破茧成蝶,知茧为何,蝶为何也。然不知虫何化蝶,虫,蝶,原二物。

又有,‘蚕神’之说, ……”

阿奴这出游,可比自己的有意思多了。就是通篇读来,怎么总觉得他全是在野外呢?好吧,想想也不可能,这只能说明比起虚尘来,皇甫奕更善于观察身边的小事吧。dizhu.org

二百五十八、一种名为文艺的气息

生活,似乎总是平淡无奇。

当你看到一篇有趣的游记,听到一件有趣的奇闻时,也许你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的生活如此平淡了?

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生活未必平淡,未必就没有足够的、能够发人深省的趣事。你之所以会觉得没有,只是因为你少了一颗发现趣事的心灵,少了一双发现趣事的眼睛。

虚尘坐在窗边的榻上,原本只是想静静坐会儿,顺带想想怎么回信的。可是当他静坐许久,目光漫无目的地落到墙边那株结满李子的李树上时,当四周都陷入一片寂静中时,他随之静下来的心中浮现出许多自己以前未曾以为是趣事的趣事,心中无数感慨随意发散。

静默的山林,雨后绚丽的彩虹,山村里辩论的小儿,滔滔不绝的黄河,别有脾气的老马……还有,这棵儿童口中的李树,有哪一样是真的一文不值呢?它们怎么就平淡无趣呢?

想到兴起处,起身下榻,转回书案后,卷起两只袖子,滴少许清水入砚台,指拈墨碇轻轻研磨。

回什么呢?

洛水何氏之殁,山中紫芝意外所得,还有雨后彩虹明明绚丽夺目,人们却叫它虹怪……诸事入笔,竟然也似一卷人间画卷,百态尽载。

一气写完给阿奴的回信,他意气风发,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名为文艺的气息里。

大步踏出房门,看向那看了多日的李树也都能心生感悟,摇头晃脑地感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有趣与无趣,不在他物,而在己身。嗯……就是这个道理。”

话语出口,只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得到了升华,颇有种我是天下第一人的感觉。一个字,爽。

难怪好多文人名士总喜欢用一种“尔等凡人”的语气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真是不要太舒服。

啊,这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呀!

……

二百五十九、祭小吏的道歉与夸赞

你文艺过吗?

你有没有过抬头四十五度望天长叹的时候?

你有没有过在长叹时正好被人,还是人撞见的时候?

虚尘不知道别人遇到这样的事感觉怎么样,反正他觉得很羞耻。虽然细想来,好像自己也没干什么多么愚蠢的大事,可是,看着被祭小吏牵着的小孩祭小鸡那好奇的眼神,他真的就觉得很羞耻。

虽然那小孩正在祭小吏的示意下一改初见时的淘气模样,恭恭敬敬地给自己行礼道歉,还在说到“偷窃”二字时,满脸通红。可是也许是心虚的缘故,虚尘总感觉人家小孩在嘲笑自己。

“小子吉之前行为不端,欲,欲对君家李不告而取,行,行偷窃之事。还请明公降罪责罚。”

哎,他们到底有没有看到我之前仰天长叹的模样啊?

哎,他们到底有没有在心底嘲笑我傻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