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蒙元]风刀割面 > 第14章 点兵

第14章 点兵(1/2)

目录

三月初,蒙古帝国的诸王齐聚和林城外的春营盘召开忽里台大会,我和额吉、哥哥们则在王邸等候消息。

征讨宋国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但问题是派谁领兵。蒙哥汗亲征是必然的,四弟忽必烈和六弟旭烈兀的军功已经让他十分不安,此番必须用实打实的军功为自己添添底气。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都希望忽必烈能独领一军:一是能趁早恢复兵权,摆脱汗庭的辖制;二是经过汉人幕僚的熏染,忽必烈已改变蒙古人屠城的野蛮行径,在蒙古宗王中,他是最不嗜杀的——既然伐宋不可避免,也只能希求伤亡能少点儿罢。

几日来,我一面等着消息,一面继续跟着不忽木学骑马。自从那次八剌把我在马背上摔打一番后,我对骑马的恐惧心理已大大减少,骑马时不再束手束脚,进益很快,已经敢独自骑着小花马让它慢慢走了。

八剌自从上次拜望忽必烈以后,也会偶尔过来一次,明着说是和那木罕切磋骑术,但谁都知道他是来打探忽里台大会的结果。不过也好,他能顺便指点下我的骑术,少走了很多弯路。

十天后,忽必烈同心腹大将霸突鲁一道归来。看到他阴郁的面色就知道大会结果如何,为此大家都小心翼翼地避开了话题,以免惹他不快。然而,诸人不问,他反倒自己跟大家说明白了。

忽里台大会上,领兵大将还未公布,蒙哥汗已先下了一道谕旨,大意是忽必烈大王足疾未愈,前番已率军远征大理,功勋卓著,此次不应再劳动他出征,还是在王邸疗养脚病为要。此旨一下,蒙哥汗便用正大光明的理由把忽必烈领兵的路堵死了。

忽必烈是有足疾不假,那是在他六年前远征大理时落下的病根,然而近年来他并没有外出征战,脚病虽未痊愈,但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蒙哥汗的话,纯粹是个借口。可那又有什么办法?此番,八剌想跟着忽必烈一道出征的计划也一道泡汤了。

郁闷归郁闷,忽必烈明面上还得跟蒙哥汗表示:感谢汗兄的体贴照顾之心,俺全听哥哥您的,您让俺在家宅着,俺就老实宅着!——谁让之前忽必烈已被蒙哥汗狠狠敲打一顿了呢,若是再急于请战,那“不臣之心”也太明显了!

虽然无法出征,但忽必烈还是记下了蒙哥南征的部署:蒙古大军分为东、西、南三路,东路由成吉思汗弟弟的后裔,东道诸王塔察儿率领,进攻荆襄;西路由蒙哥汗亲领,攻略川蜀,还有部分汉军相配合;南路则是由大将兀良合台所领,由广西、贵州进攻潭州。三路大军总数约有十余万。(1)

结果一公布,大家都明白了,这就是蒙哥汗给自己创造军功的机会。塔察儿、兀良合台虽都是一军首领,但一个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后裔,一个是勋贵速不台的儿子,纵算立了功,也无法和蒙哥汗争辉。如此一来,不仅窝阔台系、察合台系、朮赤系,就算拖雷系自家兄弟,都被排除在外了。不参与出征,就无法从掠夺地分得分地,功绩和财富都捞不着——大汗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俺就是想吃独食的!

忽必烈真的是要在和林做一段时间的太平王爷了——蒙哥汗把留守和林的任务交给了七弟阿里不哥和儿子玉龙答失,军国大事他是一点也碰不着。如此一来,忽必烈和众幕僚更为郁闷——如今的情况,真的是虎落平阳,龙困浅滩了。

蒙哥汗八年三月,蒙哥从玉龙栈出发,南下川蜀。行前,留在和林的诸王都来为他送行。出征大宴后,蒙哥汗竟又对忽必烈单独下了一道旨令:大军出征后,忽必烈可携王妃察必、长子真金返回漠南开平府邸,其余子女和妃子暂留在和林。

听到这样的旨意,忽必烈心里是五味杂陈:蒙哥汗防范他的心思再明显不过了。原因无他,每任蒙古大汗都必须在蒙古本部由诸王经忽里台大会推举。他把忽必烈撵回了漠南老巢,这样一来,他一则不在本部,二是远离了西道诸王中重量级人物,三是他已被削夺了兵权财权——就算忽必烈有不臣之心想要自立,也得不到诸王认可,只能是唱独角戏罢了。

不过,于忽必烈而言,这也不算太坏。漠南是他老巢,根基深厚,幕僚宿将大多在那里,也少了汗庭掣肘。毕竟,他与和林这边的诸王并不太熟络。

可我和那木罕就相对憋屈了。真金是以“照顾父王的名义”跟着忽必烈走了,而我俩就被留下了。蒙哥汗明面上是说我俩从小长于汉地,没来过和林,这次回来应多在帝都呆会儿,可这不就是让我们继续当人质嘛!那木罕是嫡幼子,意义非凡,而我较之其他庶子庶女而言,也算是一个分量稍重的配赠品罢!

忽必烈还有何话可说?这趟回来就是要表忠心的,老哥把他小儿子留下也只能认了,能把真金带走已经是汗兄开恩了——做人不能要求太多。

可我不情愿啊!

*

三月下旬,我和忙哥剌、那木罕及其他庶母、兄妹为忽必烈等人送别。七叔阿里不哥也来了。

三月末了,漠北再冷,也有些许春意了。鄂尔浑河两岸的浅滩处,已能看出微末的绿意,连天上的飞鸟也似乎多了起来。我的心情却没有走出寒冬,依旧荒凉入骨,想到忽必烈夫妇即将离去,感觉自己就像被抛到荒岛上一样,无依无着,心里空茫茫的,面对无力把控的未来,更有种无可名状的恐惧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