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蒙元]风刀割面 > 第251章 后记&一点感想

第251章 后记&一点感想(1/2)

目录

之前一直想着,结文后一定要写个心得,现在终于可以交作业啦!以下是无逻辑无厘头的感想,就是纯粹的吐槽和释放~

脑洞的缘起大概是大三的时候吧。不知怎么就开始迷上蒙元史,也许是我自带1/2蒙族血统?其实早就不纯正了。我对蒙古民俗和文化隔膜很深,几乎不懂,完全汉化。小学到高中虽然学了多年的蒙语,仅限于应付考试,根本不会说口语,上大学后真的全还给老师了,惭愧……女主的部分人设也基于我自身这个背景吧(其余的都跟我没关系,捂脸-_-||)。

读研的时候,隔壁宿舍有个纯蒙古族妹纸,好像是西蒙那边,真的看上去就很蒙古的气质,让人见之可亲。我偷偷观察人家姑娘好久,特别好奇,非常仰慕,直到毕业前才敢跟妹纸交谈,还留了合影,真是相识恨晚!可惜,她硕士毕业就回内蒙古那边大学读博去了~

她为什么要回家乡读博呢?可能还是因为我们学校元史不是主流,相关课程少的可怜。我出于兴趣曾经选了历史学院的通史课,有幸听到元史专家张帆教授的一次讲座,见到真人的感觉棒棒哒。还有魏坚老师,专门从事元上都等考古,听他讲课,如临其境,颇有盗墓的感觉。还选了一个《蒙古秘史》解读的课,但老师是纯蒙古人啊,说着说着汉语就开始飚蒙语,我真的听不懂,觉得有些无聊,上了一节就退课了……再有比较郁闷是,选了一门《元史研究》,但我一去听,却是讲辽金史,还是面向自家门生,门槛太高,于是又退课了。所以我基本没接受过正经八本的元史授课,全凭兴趣东瞧瞧西看看。还好有个历史系的朋友,虽然不主修蒙元史,偶尔也可以问一问~

大三时候有了脑洞,构思了一年多,那时忙于学业,也没时间写。开始动笔大概是大四到研一的那一年,可是平时上课我也时间不多,基本就是寒暑假才写。后来毕业找工作,直到现在,断断续续写了四年。也因为时间跨度太长了,前后风格非常不一致,现在读来觉得前面文风好幼稚,不忍直视,可是又懒惰,就不准备怎么精修了~

研一的时候应该是我蒙元史重度迷恋期,那时太投入了,经常有种恍惚的感觉。可是同好又太少,没人交流,非常寂寞。我曾一个人去听席慕蓉的讲座《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签售会,前辈讲自己的经历,以及对蒙古族深厚的感情,莫名地让我有同感,心情特别激荡。后来首博举办特展《大元三都》,我当然是第一时间跑去看。那展览太完美了,主办方非常用心,还搭建了大都城的模型,简直是沉浸式体验,非常激动非常怀念。看到很多元时文物,真的就像触摸到那个朝代一样。后来国博也举办了《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因为有蒙元相关,我也跑去看。反正只要有沾边的展览,都会去看。虽然不懂,但是拉近了和那个时代的距离,增进了感情,就很好~

啊,跑题了,回来说说文吧。写这个题材,一方面是因为喜欢蒙元史,喜欢那种内亚和游牧的感觉;另一方面是喜欢小表哥呀!其实不知道安童这个人物前,我还准备写个汉人做男主,但总觉得很狗血。后来读科普书才发现这个人物,18岁拜相,太苏了有木有,对年少有为型人物完全木有抵御力,果断拿来YY!

不过,选他做男主有一点不好,资料太少了!大部分内容需要脑补。他的传记、碑文、还有《元代名臣列传》里的那一节,主要的梗我早都烂熟于心。实在资料太少,而且本身就是冷门人物。但也有个好处,我向来对流量网红型历史人物不感冒,就让小表哥一直做我心中的宝藏男孩,不被别人yy也很好~

但是文中的安童和历史上的形象,并非完全吻合。历史上应该更正直,更儒化一些。我写的呢,更自我一些,在政治理念方面,又稍稍超前,理想化了~但大体上是吻合的。他的一生就是早年辉煌,中年憋屈……晚年,没有晚年了……英年早逝啊。其实他的人生是失败的,政治理想并未得以实现。但因为早年颇有政绩,一直有贤相之名,在位17年,是元代在位时间最长的丞相。每次看到他的传记,我都很唏嘘感慨,当初从贴吧里看到一段评价他的话,觉得再贴切不过了,贴在下面(网友:挑灯闲读牡丹亭)

“不知为何,总是觉得寂寞,听到他的故事和名字的时候,也总对这个少年丞相不能忘却,总觉得这个风华绝代的背影,因为过早的跨入政治而名动天下,也因为这个而毁掉了一生。”

当初看到这段话时,立刻有种被击中的感觉,没有比这更能概括安童一生的表述了。所以,在我笔下,尤其是后期,小表哥总是一种阴郁、失落的形象,就像晦涩的雨夜一样,清冷又疏离。这就是个理想主义者的伤心史。在我文里,他对公主的爱,有着人生理想的成分。公主和理想于他来说,就像是芳草美人吧~所以最后公主去世,对小表哥而言,是人生意义的灭失,余生再也不会快乐了……唉,简直是史上最悲催男主,我手辣心黑,百般摧残,自我检讨一下……

男二八剌,此人虽然没有节操,但我写着写着,就写出了感情,觉得他渣的很坦荡,坏的很可爱。而且相比于男主,是典型意义上的蒙古男人,更能体现蒙古族那种粗犷、旷放、质朴又狡黠、野性难驯的感觉。他前期韬光养晦,很有谋算,后期昏招迭出,大大降低了人设魅力。但我还是很喜欢他。以后如果再写言情,我就要写这种霸道总裁人设,小表哥太含蓄太内敛了!少了很多激情!

皇帝粑粑忽必烈,其实戏份丝毫不亚于男主,甚至更多,不考虑感情戏,粑粑才是男主啊!我很喜欢皇帝粑粑。他不是一个单纯的渣皇帝。他的政治选择是非常无奈的。他虽然在位三十年,活到八十岁,但直到最后,他都一直非常清醒,没有年老昏聩的做派,非常理性。忽必烈和安童的冲突,大抵是古代君主和儒臣的冲突。安童的悲剧在于,他对君主有了道德上的寄望,而古代君主制又怎会考虑道德呢?皇帝怎会真正考虑韭菜的感受呢?两人出发点不同,安童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民本主义者,忽必烈是理性的专.制统治者。关于社会财富的分割,两人有着本质上的观念冲突。这种冲突,在不改变整个制度体系的情况下,是无法调和的。所以小表哥的悲剧是必然的。

由两人的观念冲突,也引出了本文的主旨——理财派和汉法派的矛盾。这对矛盾不独属于蒙元。西汉的兴利派和贤良文学,北宋王安石和司马光,大抵都有类似的矛盾冲突。就是所说的“义利之争”。汉法派大体上是反对言利和聚敛,有种放任的态度,主张为政宽简,轻徭薄赋。同时,儒生的理财能力相当匮乏,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理财派则是主张盐铁专卖,打击豪强,将社会中层和上层的财富,转移到皇帝那里,但结果往往是剥削了百姓。两派都不是完全正义的。汉法派的放任,往往导致豪商富贾坐大,社会财富不均;但理财派的盘剥,则会大大伤害中产,同样也会伤害底层,最终财富集于皇帝一人。但在我看来,还是理财派的危害更大,因为这种对财源的攫取是垄断性的,排他性的,没有竞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