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页(1/2)
巴兹·鲁赫曼很喜欢他俩,无他,美人谁能不爱,他自诩眼光很好,非常看好莱昂纳多会成为巨星;萨莫年龄还小,还不太好说,毕竟就算是很有名的童星成年后转行的也不少,但她要是继续在好莱坞发展下去,也会是大明星。
*
教堂场景拍完后,朱丽叶的戏份就全部拍完了,于是3月的第三周,萨莫与苏珊娜、文森特一同返回洛杉矶。
回家第二天,经纪人艾琳·开普勒就送过来一份剧本,问她感不感兴趣。
萨莫翻开剧本,愣了一下,“他们不是已经找好女主角了?”
“你听谁说的?”艾琳倒被问的一愣。
“不是凯特·温斯莱特吗?那个英国姑娘。”
“噢,她啊,”艾琳无所谓的摆了摆手,“她是想要这个角色,但卡梅隆想要个美国演员,他们考虑过格温妮丝·帕特洛、薇诺娜·赖德、瑞茜·威瑟斯彭、加布里埃尔·安瓦尔,甚至还有克莱尔·丹尼斯,不过她们都拒绝了。”
萨莫无法想象,“为什么?她们是觉得这个剧本不好吗?”
“可能。你知道凯瑟琳·泽塔-琼斯正在拍一部关于泰坦尼克号的电视剧吗?”
萨莫摇头。
“可能她们觉得这个题材太无趣太陈旧了。”
这完全是错觉。虽然都是包装在冒险故事下的爱情故事,但两部作品截然不同。
“卡梅隆先生不会觉得我年纪太小了吗?”
“萝丝也只有17岁而已,你看上去完全可以胜任。你想去吗?”
“我休息几天行吗?”
“行,我给你约时间,先见一见选角导演。”
萨莫在家休息了几天,读了几遍剧本。
剧本跟不一样,会交待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剧本只会冷冰冰的给出场景,给出对话,大部分的信息都只能在对话里得出,需要演员的表演来填充对话没有说出的事情,再加上导演的蒙太奇表现手法。
相对于话剧、歌舞剧、绘画来说,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新艺术,它提供给普通群众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得他们不需要有多么高深的艺术修养就能看明白故事,进而被故事中的爱恨情仇打动。电影这个行业也催生了一大堆新兴的职业,还大大提高了演员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从无声电影时代开始,电影业制造了数不清的明星,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财富,使得人们获得娱乐的方式变得廉价而轻松。越是经济萧条的年代,就有越多人涌进电影院打发时间,暂时忘记现实世界的苦恼。
爱情片就是其中一个稳定的类型,不论什么年代,爱情片总是受欢迎的。
艾琳之后又告诉她,男主角的人选有哪些:马修·麦康纳、克里斯·奥唐纳被认为是知名度和年龄都非常适合的人选,有一度汤姆·克鲁斯也对剧本表示了兴趣,但他的要价太高,卡梅隆拒绝了;然后他又觉得杰瑞德·莱托不错,但莱托拒绝了试镜。
作者有话要说:*凯瑟琳·泽塔-琼斯拍的这部《铁达尼号沉没记Titanic》96年11月播放,电视迷你剧,时长2小时53分。卡梅隆的大船是96年7月开始预生产,剧集为了赶在电影之前,抢先一年播出,导致很多特效做的很糙(当然也不可能有2亿的预算让他们好好做特效)。
*今天就一更了
36.永不磨灭的爱情
所以这就是个双选的过程,不到最后开机,谁也不确定男女主角会是谁。不,就是开机后临时换主角的也不是没有。
做为已经小有名气的演员,萨莫·布鲁克不用在制片公司的办公室外排队等着试镜,艾琳直接带她去见了选角导演马里·芬恩。
马里·芬恩是个年近60岁、面目慈祥的女性,早年做过演员,现在开有自己的制片公司,是业内知名的选角导演,与詹姆斯·卡梅隆是长期合作伙伴, 91年的《终结者2:审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中,是她发掘了13岁的爱德华·福隆出演少年约翰·康纳,爱德华之前完全没有表演经验,却将少年康纳诠释的十分醒目亮眼,电影上映后,立即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童星之一。
芬恩对萨莫印象很深,当年萨莫也去试镜过约翰·康纳,只是由于年龄太小被刷下来了。几年后又得知她居然是女孩,对她很是留意。
会面的地点不是芬恩的办公室,在芬恩家。
3月底的洛杉矶已经很温暖,萨莫穿了一件白色纯棉绣花长袖衬衫,配灰蓝色过膝筒裙,金发松散的编了发辫垂在脑后,看上去比她15岁的年龄要显得成熟,娴静优雅,但又不至于老气横秋。
“坐。”芬恩让她坐在沙发上,“喝点什么?牛奶?果汁?咖啡?”
“橙汁,谢谢。”
芬恩去厨房了,艾琳也跟着过去,俩人在厨房里低声说了几句。
芬恩拿了一杯橙汁回来,又拿了一碟小点心,“尝尝,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家蛋糕店里最受欢迎的一种小蛋糕,他们给它起的名字叫‘玛丽的手指’,是不是很有趣?”
芬恩问了她一些问题,平时看什么书,喜欢的美国作家是谁,会跳舞吗,爱上哪儿去玩,学校怎么样,等等,绝大部分都跟试镜和工作无关。
大约一个小时后,芬恩站起来,结束了会面。
*
“你好像一点都不紧张。”艾琳开车送她回家。
“嗯?这还不是试镜,用不着紧张。”萨莫倒是觉得今天的会面很有意思,不是传统中的试镜,一般来说只有小有名气的演员才有这个待遇,新人或是还在18线苦苦挣扎的演员只能去制片公司的等候室排队,大明星则直接跟导演会面或试镜,有时候连试镜都不用。
“你应该更积极的去争取。”
“芬恩女士今天问的问题太飘忽了,她会得出什么结论,不是我态度积极就能决定的。你认识她,你认为我能有多少希望?80%?50%?”
艾琳只好一笑,“这种事情谁能说得准?要是过几天她带你去见卡梅隆,那就更有把握了。”
实际上,马里·芬恩这天下午就打电话给詹姆斯·卡梅隆,要他见见萨莫·布鲁克。
“她才15岁?”卡梅隆在电话那头沉吟,“是不是太年轻了一点?麦康纳26岁半,奥唐纳也26岁了。”马修·麦康纳69年11月出生,克里斯·奥唐纳70年6月出生,都是这几年开始走红的年轻男星。他一直没有确定男女主角人选,投资商二十世纪福克斯整天催他赶紧定下主角,马修或是克里斯,随便哪个他们都能接受。
“萝丝不也只是17岁?我觉得差两岁不算差距太大,女孩子总是比较早熟一点,你可以先见见她再做决定。”
“那我还得看看她跟麦康纳或是奥唐纳在一起是不是合适。”卡梅隆很头疼。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女主角也是一件烦心事,有了正在开拍的迷你剧《Titanic》,他看中的年轻女演员就都不愿接一部差不多的片。他想到这部电影从开始筹备就遭遇了重重困难:最早他想要的男主角是瑞凡·菲尼克斯,但还没等他找好制片公司,瑞凡便突然去世了,这之后就总是磕磕绊绊,似乎这个项目遭遇到了什么不幸的诅咒。
他想要一个美国演员,年轻漂亮,举止优雅,要是个万人迷,得让观众认为男主角对她一见钟情是必然的,这种特质很难从硬照上体现出来。演员简历里附带的照片只是给人一个快速观感,能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该演员是否有可塑性,但那种大银幕上的迷人魅力,必须见面才能察看出来。
4月的第一天,马里·芬恩通知艾琳·开普勒,詹姆斯·卡梅隆想见见萨莫,时间订在周三的上午,9点半。
詹姆斯·卡梅隆现年不到42岁,30岁就因《终结者》成名,现在可以说是好莱坞的一线大导演。但导演这个行业也是有风险的,上一部电影大获成功并不能让你顺利的弄到投资,精明的投资人总是希望能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样万一你这一部扑街了,也不至于亏得太狠。
二十世纪福克斯对一个不知到底该界定为灾难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或是爱情题材的剧本疑虑重重,他们已经投入了几百万让卡梅隆潜水寻找泰坦尼克号的遗迹,花费了数年时间,现在再想甩手不干那是不可能的,就算卡梅隆提出了上亿的预算,也准备咬咬牙批了,但首先,他得拿出能让福克斯的高管们满意的男女主角人选。
他事先看过萨莫出演的《夜访吸血鬼》的片花,演技并不是他担心的。他确实不太满意萨莫·布鲁克的年龄,15岁半,真是太年轻了,就算努力装扮的比较成熟,但看上去还是过分年轻,理想中的男女主角的年龄差最好不要相差超过8岁。
今天仍然不是普通的试镜,萨莫与艾琳一起来到他的办公室,他的桌上放着笔记本电脑、拍纸簿、几支铅笔和钢笔、刚开始写的剧本,甚至都不是从第一幕开始写的。
之前萨莫看的剧本只是大纲,就这也有几十页,据说还不是全部页码。一般英文剧本的长度是标准一页为一分钟,卡梅隆光是大纲就写了180多页,正式剧本至少翻倍。
卡梅隆主要问了她如何理解萝丝这个人物。
“有品位,聪明,压抑,大胆,叛逆,冲动,向往自由。”萨莫心想在1996年的剧本里描写女主角有卓绝的品味或者说前瞻的眼光,购买了1912年还没有出名的毕加索的画作,这YY的程度也是很可以的。
卡梅隆基本满意她的回答。又问她如何看待男主角。
“有才华,聪明,善良,大胆,为爱不顾一切,但有点——太完美了。除了穷,一切都很完美。”
卡梅隆失笑,“穷就是最大的不完美了。”
她同意,“那倒是。富家千金和穷小子,爱慕虚荣贪图富贵的妈妈,以及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未婚夫,这样才有戏剧冲突。”狗血剧情人人爱嘛,这么一分析,这部电影能在世界范围内大获成功也就很正常了。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本身就足够狗血,再放在沉船灾难的大背景下,必须得有一方死去才能铸就完美的永不磨灭的爱情。
她琢磨了一下,果断的说:“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我很想演萝丝,再过几个月我就16岁了,我是你能找到的最合适的女演员,年龄相近,背景和家庭教育相近,演技也不差,在可能的范围内不会有人比我更合适。至少你可以先让我跟你的备选男主角试镜后再做决定。”
卡梅隆凝神看她,“我会考虑的。你知道还有人在争取萝丝这个角色,我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他想的是,如果他有一个美国国籍的女主角,那么男主角的人选就可以扩大一点,可以寻找一个英国或爱尔兰男演员。制片公司肯定不会让一部投资过亿的大制作的男女主角都是外国演员,有时候你必须迁就市场,迁就制片商。
他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告别的时候,只是让她回去等候电话。
艾琳·开普勒不知道怎么打听到卡梅隆报给二十世纪福克斯的预算是1.2亿,这年代预算超过5000万就能算是大制作了,上亿的投资肯定是豪赌,虽然因此男女主角会有很大的票房压力,但主动权始终在制片公司手里,资金压力大,高投入通常意味着高回报。福克斯的顾虑在于,95年环球影业因为一部投资高达1.75亿美元的《未来水世界Waterworld》扑得找不到北,年度报表极其难看,六大电影公司闻之色变。这部电影打破了“高投资高票房高回报”的好莱坞神话,使得这之后的高预算投资全都小心翼翼,唯恐重蹈覆辙。
福克斯亏在已经上了卡梅隆的大船,现在不好下船了,只好硬着头皮上。所以他们对于男女主角的人选催得让卡梅隆抓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