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9 章(2/2)
满人那边还在犹豫的时候,宋人这边已经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城市化。最明显的,也就是再度让雍正满嘴燎泡的就是,宋人的陪都洛阳开始了新一轮地扩张,一个又一个地城区进入了规划、建造程序,无数的作坊兴起,街道上,一家又一家地店铺开张。
刚开始的时候,雍正看着这些东西很粗陋,可是他自己也明白,对于皇帝来说,这些东西的确是粗陋了些。可是对于百姓而言,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后来,精致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
那些细布,横幅特别宽,织物特别细密光滑,还坚实耐磨,问题是价钱,比满人治下街面上的粗麻贵不了多少。
同样是一尺,也许宋人那边来的细布只比满人这边的麻布贵了两个铜板。可问题是,宋人的细布幅面是麻布的两倍以上!
满清小朝廷的治下,无数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问题是,宋人那边的手工业者破产之后,还能出卖劳力,可是满清这边呢?
雍正坚持了五年,拆东墙补西墙坚持了五年,他的嫔妃,从刚开始的镶珠嵌宝的金首饰到赤金的无镶嵌的金首饰再到银首饰、铜首饰,最后只能将就柳木的。
因为所有能拿出来的钱财,都被雍正拿出去贴补财政上的窟窿了。
雍正是殚精竭虑而死的,死的时候,他枯瘦得只剩下了一把骨头,就连棺材也是很普通的薄木棺材,没有任何陪葬。
他一死,西安的百姓自发地攻打行宫。
弘历也好,弘昼也罢,哪里有如此才能力挽狂澜?
弘昼还好些,因为他知道势不可为,他也没有怎么折腾,加上百姓看他身上、他的妻儿,还有他现在的住宅里面别无长物,因此没有折腾,除了家里的女人孩子受了点惊吓之外,倒是没有出什么事儿。
可是弘历宅中却从侍妾高氏的屋子里搜罗出了一大包金银。虽然高氏坚持那是他的陪嫁,可是她的态度却惹怒了那些百姓。
弘历的妻子富察氏的箱笼没几个,还都是普通素色细布衣裳,带一点细致的刺绣,她身边的人也都简朴得紧,因此,闹事的百姓最后都不忍心,没折腾她们母子,可是高氏和几个不懂事的侍妾却是挨了一顿好打,就连弘历,因为护着高氏而被百姓打了个头破血流。
西安的事儿很快就被呈报到了赵长卿的面前。
看在雍正爱民的份儿上,赵长卿朱批,赐下一套棺椁,让弘昼送雍正回燕京,埋入泰陵。
至于弘历,他那会儿正躺着,起不来呢。
留在西安的满人,只要还能动的,都去给雍正送行了,就连张廷玉也在送雍正回燕京的行列说。
桐城张家不是没有人来游说张廷玉,说这不干他的事儿,可张廷玉却说,他们父子受康熙雍正两代皇帝的知遇之恩,没有不送雍正一程的理,而且,事后他会回乡做个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