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出山(1/2)
莲池中,数日以来,已继承了神女的衣钵,但栩夕无论如何也召唤不出体内的神灯,尽管她想尽了所有可行的办法,依旧祭不出。
栩夕常常在想,如果神女还活着,必然会后悔了,后悔她留下的唯一的碎光,怎在了她这个修为浅薄的人身上。
栩夕沉声一叹,两只手收了法诀垂在了膝上。
这时,殿中不知何处,一声音突然响起,回音寥寥,“你心中有怨,清净不得,便召唤不出那神灯!”
栩夕闻声一惊,抬头。
眼前,竟逐渐出现了一女子的身影,仿佛立在水中那般,模糊可见,和山巅殿中石像上画的一模一样。
“神女!”栩夕低声惊道。
忙从莲座中起身,走出光池,跪在了神女影前,双手合十,愁容道:“弟子无能。”
幻影中,神女慈目一笑,道:“万事不可强求,因缘未到,待你了了心中的怨,无垢清静放下一切,才可祭出神灯。”
栩夕含泪点头,神女的幻影渐渐不再清晰,逐渐隐去了。
她起身回头,目光定格在数日以来,静修的莲座上,那上面没有了她的身影,神光已不在,重新成了一潭寂静的池水。
凝视片刻后,转身步下道道石阶,走到一盏灯火前,她吹灭了一盏,抬手用指尖取了一点灯油,断然点在了眉心。
正要出山,只听身后突现一铃声响,栩夕缓缓转身,见那池水中,灵光阵阵,许多蓝白色的羽毛从水中渐渐升起,眨眼间,飞到了栩夕跟前,落在了腰间。
栩夕托起细看,发现上面有六根金色线绳,以蓝白色水晶珠挂串,尾部则是一个金色的小铃铛,六线十二羽六铃,不过,在中间那条金线上,突兀的串着一颗红色圆珠,假如透过珠体细细看去,会发现里面好像藏着一束花似的。
“羽铃!”她喃喃惊道。
涂山的宁静一如往常,万里无云的高空,一只仙鹤无声飞过随之隐匿,栩夕悄悄现身在了洞府外,没走几步,便看见霓裳和绿直坐在石台边吃东西。
“霓裳。”栩夕看着丝毫不知地两人叫道。
霓裳和绿直寻声一看,哪有什么人影,可声音明明是阿姐的,可眼前却没有人。
栩夕不过也是试一下,见两人的确看不到自己,便抬手拂一道灵光现出身子,这一现身,霓裳和绿直紧接着便发现了她。
一眼望去,那山花盛开的地方,正立着一个一眼望去动人心弦的身影。
白纱圣洁无尘,如雪月光华倾泻一地,青丝万千挽起盘在脑后,在一侧简单别了两根金簪,腰间系着一串羽铃,随着她身影的移动,隐隐发出清脆的铃声。
清灵透彻,却带着淡淡的冰冷,慈目流转,端庄沉静。
暖暖的日光抚在她身上,九天仙子也逊了色。
绿直看着有些时日不见的栩夕,宛然变了副模样,一时竟看呆了。倒是霓裳轻快的跑到栩夕面前,急声道:“阿姐,你可回来了!”
栩夕见她急切,隐隐感觉到了什么,淡淡的问道:“怎么了?”
霓裳张口说道:“白弗子趁你去祭灯,把九九送到他父君跟前了。”
绿直慌张跑来了跟前,对霓裳啐道:“哎呀你说重点。”转而又对栩夕说道:“太湖撤罪了,姐也没罪了,妖尊在那、、圣狐令上动了手脚,破开你的记忆昭告六界了,天尊把九九留在跟前没再回来,估计啊,正找你呢!”
“撤罪了!白弗子呢?”栩夕心中震惊,欣慰和感伤并存,太湖终于不是有罪在身,可如此又怎样,他们都回不来了,她想过白弗子可能会偷偷让九九见他父君,但没想到,他趁了这档空隙,
霓裳回道:“刚出去,谁知道他去了哪里?”
“跟我走。”栩夕对霓裳说道,说完自己先转过身子,走向道路。
霓裳紧跟上来,问道:“去哪儿阿姐?”
栩夕没有回应,带着她化为灵光瞬间隐去。
留下绿直在那摸不清头脑,暗自想着:既然太湖都没罪了,怎么还走了?
※※※※
玉清宫内。
少微坐在案前反复从圣狐令中,看着她以往所经历的画面,许多已是看了很多次,尤其是跳湖和生子的画面,看一次心里万般沉痛。
可还是强忍着继续查看,很多事只有她自己经历,也只有从这圣狐令重,或许能查到线索。
“这是祈愿花,送与姑娘,愿姑娘明日回湖,得偿所愿。”
画面中,栩夕接了过去,捏在指中转动着。
她那温婉纯真的笑容印在脸上。
看到此,焰华少微目光一沉,双眉紧皱,立即将圣狐令中的画面定格,寒目凝视,原本散开的双手,突然间紧紧握拳,青筋鼓起,“锦瑟……”他低声念道。
她怎会知道,那并非“祈愿花!”而是“彼岸花。”看上去虽没什么,但若加以施法,便是召唤鬼魂最重要的利器!
他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似乎在想着什么。
半晌,他缓缓起身,将衣袍脱下放在了案台上,着一身轻便的窄袖束腰长衣,眸如寒冰似剑,凛视长空,一步一步走出了玉清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