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威(1/2)
赵崇没想到曹操真的会毫不顾忌他背后的人。
是的, 他背后的那位所谓的“侯常侍”, 正是与王甫齐名的宦官侯览。
如果说王甫还尚存一点良心的话, 那么侯览就已经卑劣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前者虽然跟袁绍有过节,平素也干了不少坏事,但王甫在涉及家国大义的事情上很是拎得清。
他知道袁绍要兵是为了帮朝廷驱逐外敌,才没有多加阻挠,甚至还在那两万人中塞了很多对幽、并两州熟悉的士卒进去,可谓仁至义尽。
侯览就不一样了。
袁父还是京兆尹的时候无意间得罪过他一次,结果被侯览记仇记到了现在。袁术年纪小, 只知道他们跟宦官中的王甫有过节, 理所当然的认为袁父被罢官回乡全是此人所为,实则并不然。
王甫只是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真正动手的人, 就是侯览。
私造甲胄是等同于谋反的大罪,若赵崇只是一个普通的太守, 根本就不敢干这种事。不仅是他,那些胆敢贩卖兵器给外族的商贾豪强们背后也有侯常侍的影子,即便被侯览分去了七成的利润,他们也赚了个盆丰钵满。
袁绍隐隐猜出了背后的人是侯览, 手上却没有什么证据。
思虑片刻,他还是在私底下写了封密奏给刘宏。
说是密奏,其实就是一封信。
比起晦涩难懂、大义凛然的谏书,袁绍的密奏就看着让人舒服多了。
冀州密奏分为两封,一封是正式的官方口吻, 将整件事简单明了地说了一遍,只字不提对侯览的怀疑,仅仅点出他若无靠山绝无胆行此大逆之举。
收到密奏的刘宏自然气了个半死,直接下了死命令,让杨赐不惜代价也要把这个狗胆包天的贼子给找出来。
半晌,他才强忍着怒意打开袁绍写来的第二封信。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漂亮的山水画。
刘宏心生好奇,仔仔细细欣赏了一遍,又翻开后面的内容,语气不似方才那般严肃正式,活灵活现地描述了冀州跟京城不一样的风光,直让人心痒痒。
末了还写了一番恰到好处的关切话语,说为陛下猎的貂已经剥了皮让驿馆寄过来了,不日便会送达京城,公事繁忙,数量不多,大抵只够做几件围脖为冬日御寒,还请陛下见谅。
谅个球啊!
朝廷那么多大臣,只有袁卿记得他这个皇帝喜欢什么,还在百忙之中抽空亲自去猎,不远万里寄过来。这份体贴,试问满朝文武还有谁能做到?
刚刚被第一封密奏激起的怒气早就不知道丢哪去了,刘宏美滋滋地把画收好,再往后翻,没有了。
心里一瞬间变得空落落的。
怎么就不写多一点呢!
临近过冬,异族多半就是在这时候南下劫掠的,袁卿肯定被边境的战事绊住了,难为他还记得关心自己。
顺利地给爱卿找好了理由,刘宏鼓起腮帮子,折吧折吧,把信往枕头底下一塞。
京城因巨鹿太守私通异族之事掀起了一阵巨大的波澜,趁着这个机会,杨赐将许多玩忽职守的官员连根拔起,地方官人人自危。
冀州刺史部,袁绍正提笔写着檄文。
将赵崇当着无数人的面抄家正法,如此威慑之下,冀州各郡上至太守下至小吏,再也没人敢看轻这位新任的冀州刺史,这段时间个个都夹着尾巴做人。
从别庄和地窖搜出来的金银珠宝一筐一筐被运去京城,简直闪瞎了巨鹿郡所有人的眼睛,袁绍也得以将其中一部分充作军需和军粮,剩下一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