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唐有乔木 > 出海一趟

出海一趟(1/2)

目录

第六十八章:

不过短短五日, 跟着曹勇到达李家庄后,每日开荒种地, 有饭有肉吃还萎靡不振的,李乔木与秦颂的未来食扈们就惊奇的发现——

李家庄一下子全满了。

首先养殖场满了。

那整齐气派,结实宽敞, 加了暖墙, 屋顶更是用上了新烧的大红瓦,比他们见过的河北道的多少地主家看着还要敞亮的石头屋子。忽然之间就住满成百上千的鸡鸭鹅和猪牛羊马。

这,这……

这么好的房子给畜生住?

啥?以后庄户的房子会比这个更好?

更好是多好?能好过眼前这样的?还是长安城里达官贵人那样的?贵人那样的他们是不敢想的,他们就想有眼前这样的就好了。

等等,他们在意的不应该是房子,而是房子里的牲畜才对,毕竟他们啥地方没住过,雪地里挖个坑就能窝一个冬天,与住的相比, 他们更在意这个冬天肚子是不是能吃饱。只有吃饱了, 他们才能活下去。

这成百上千的鸡鸭鹅,猪牛羊马虽说都是主家的东西,但它们现在只要产肉产蛋, 便有一大部分成为了他们这些人的补给。

回头想,自从来到这里, 他们似乎每一天, 每一顿都能见到荤腥。开荒之后每天一顿干的是少不了的, 不是米饭和肉炖菜, 便是肉汤鱼汤配上实打实的甜甜地蒸饼和油饼。

这般好的吃食,以往他们过年也不一定能吃上一顿。

更别说十六岁下的孩子与四十五岁上的老人,无论男女一天一碗鸡蛋水,说是主家特意安排下来给补身体的。这,这简直就是在败家啊!就算是家里生孩子的产妇也不待这样的。

一群娃子,其实也干不了多少活,更别说老人了!

不过谁家没跟娃子,没个老人的,能遇上这样的主家,绝对是他们走了鸿运。

若是之前还说主家的粮仓里面没有粮食,可是现在李家庄的粮仓也满了。

满的让李家庄的食扈们目瞪口呆,之前还有说,主家肯定是怕他们跑了,打肿脸充胖子呢。可现在主家只是出门了一趟,就带回了上十万担的粮食。

上十万担的粮食唉,这么多能够他们这些人吃一个冬天,到明年春天的!据说还都是颗粒饱满的稻米和麦子咧。

虽然这些一样都是主家的,但是主家也说了,只要他们认真开荒,开垦好土地,赶在八月底前种好粮食。他们每天的吃食管饱。

待冬季收获之后,他们开垦多少土地,土地都算他们自己的,土地里收获的三成也是他们自己的,另外以后每年每季他们也只需要向主家交三层的租子就好。

三成的租子?

整个大唐都没有这么低的吧?更别说主家说了,之所以收三层,是因为以后庄户种庄稼,主要的庄稼种子和肥地的肥料都由主家统一提供,农户不用操心种子和肥地粪肥的事宜。当然若是不想种主家提供的种子什么的也可以,租子只收两成。

天啊!这是不看好这里的田地,还是不看好他们呢?虽然他们以前为了生活,也干过种田之外的买卖,但谁家不是三五代内的种田好把式?

如果看到这些粮食还有担心的,那么再去看看李家庄的晾晒场就好了。那里从他们过来从来就没空过。

一条条几十斤重的海带长达千米,并且一挂就能挂满十几亩的空地;大条的、肥硕的海鱼,种类多不说,随随便便的就挂了几十亩的空地;海参,海螺,海蚌,海虾等要做成干货的,隔三差五的便是新鲜的铺满十来亩的空地。

什么海鲜腥味重?这些干货拿到府城去,拿到长安城去,随随便便就能赚上百贯,上千贯。据说拿到草原去,还可以换来牛马羊。

“哎呀,不知道老丰家的知道咱们在这儿过的这日子会不会后悔?”一位看着四十来岁的黒壮汉子口气幸灾乐祸的说道,在他的双手里,一边是带着肉末的野菜包子,一边是浓浓的,能看到肉花肉片的肉汤。

旁边听到汉子口气的其他汉子一点没觉得他的口气有什么不对,反而笑出了一口的白牙,其中一位还鄙视的说道:“人家说了,等咱们吃不上饭的说话,回头找人家,人家给咱接济。”

“就他们家,有点吃的就得瑟的跟鬼似的,等秋里交了租子,这个冬天能不能过去还是另说。”

“白眼狼一家,有什么好说的,当初没吃的,要饿死的说话,说什么跟着咱将军好,现在看着自己能活下去了,就恨不得将人一脚踢出去。”

“杜大通,谁是杜大通?”地头上,临时搭建的‘食堂’处,一名年纪十几二十的青年面色不耐的喊道,“赶紧给过来。”

“嘿嘿,大通,叫你咧。”

“老子不吃,不就是镰刀割伤了一点口子,流了点血而已吗,搞得老子跟怀了娃子的婆娘似的,老子不吃那鸡蛋,你们谁爱吃谁吃去。”被叫杜大通的赫然就是之前幸灾乐祸别人的汉子。

杜大通周围的汉子闻言纷纷笑了起来,眼睛里一点羡慕都没有。纯粹的就是幸灾乐祸。其实在他们看来,这荒地虽然是主家的,可以开垦后就相当于是他们的了,相当于他们自己给自己种地。他们种谁的地不给租子?并且还教的多,在大唐随随便便交租都是对半的。就算是自己的永业田不是还要给官家交租子么?

两三成租子在他们看来根本就是主家意思意思照顾他们,现在他们开荒主家有粮有肉有菜的管着饭不说,谁伤了点还要给特意补给什么的。

这,这事儿,听着就娘们兮兮的,一点血而已,跟谁没流过似的,根本不符合他们大唐汉子的作风。

杜大通的鸡蛋水最终还是被人递到了他手里,而他也老老实实的喝了,因为递给他的青年说了:“嘿,不喝啊,可以啊,下去就甭去田了。咱们伯爷说了,务必要照顾好每一人,你这伤了,按照伯爷的意思,咱们也得休息三天吧。”

三天?三天他得开垦多少地出来?杜大通直接瞪大了眼睛,然后心里一横,狠狠的一口闷了一大碗的甜丝丝的鸡蛋水。

“怎么是甜的?老子比较喜欢是吃咸的。”

“蠢货,甜的才补血。”青年鄙夷的看了对方一样,拿着碗大摇大摆的走了。

杜大通看对方走了,自己在一边嘀咕:“只有娃娃和婆娘们才喜欢吃甜的,大男人谁喜欢甜的啊。”

“阿娘,西瓜好吃,好甜!”一个七八岁的男娃子双手捧着一片薄薄的西瓜,来到自己的父母前,在父母小口的尝过之后,他才一个人眉开眼笑的吃了起来。

这西瓜是每日中午,庄子上特意为跟着父母下地的孩子们准备的水果之一,个头不大,也就小小一块。但贴心的让这里每一位庄户都心里暖暖的。就算他们吃不到,但看着自家的孩子吃,心里也是热烫的。

“他耶,回头就带信让丫头小子和阿耶阿娘他们都过来吧。”刚刚尝过西瓜味的妇人看着小口吃着西瓜的孩子,想起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泪水不由得落了下来。

这些天以来,他们虽然每日里都在幸苦的劳作,可是每日里的吃食真得是他们这辈子过年都没吃过的。这次过来,因为听人说了一些闲话,又考虑到路途遥远以及不确定这边的情况,他们就把大儿子和女儿以及老人留在河北道。

妇人身边的汉子闻言也红了眼睛,重重的点点头:“晚上回去俺便去请示管事。唉,早知道……。这马上就要月底了,俺现在是不能离开了,否则俺们开的地以后肯定不够吃的。希望其他人家也有同样的,到时候娃子们和阿爷阿娘他们路上也有个照应。”

“阿娘,咱们明年也种西瓜吧。”刚刚吃完西瓜红壤,恨不得把瓜皮也吞的娃娃,眼神恳求的看向自己的母亲。

妇人笑的一脸慈爱,伸手摸摸孩子道:“好,阿娘明年就种,到时候啊,让你吃个够。

不过一边的汉子闻言,却是一脸‘你俩是败家子吗’的表情道:“臭小子,这东西可是贵人才舍得享用的,你祖父一辈子都没尝过,若是真种出来,拿到齐州城去,一个就是好几十文,甚至是上百文,哪里容你随便糟蹋。”

“上百文?”妇人惊讶了。

“可不是。”汉子鄙视道,“尔这蠢妇,光知道那瓜甜,可知道咱们伯爷将军自家都舍不得吃,就拿来给这群臭小子糟蹋了。俺前儿听说何管事拿了一些送到齐州城和青州城去,一个瓜两百文都有人抢着要,这还在这边,若是拿到长安城去恐怕更贵,说不好一贯钱都有人舍得。”

“天!”妇人看看孩子手里的瓜皮,虽然只是一小点,但她已经在心里计算,这一片得值多少钱了。好不容易计算完,得出这一片恐怕就是好几文,甚至是好几十文,只恨不得把自己刚刚吃的,以及孩子吃的给吐出来。

李家庄的一群食扈在每天的野菜二米饭,炖肉菜,大饼子,馒头包子和肉汤,鱼汤的驱动下,拿出了比之前的奴隶们更为辛勤和疯狂的劳作力度。待李乔木用水果等从齐州城和青州城换来了牛马,铁匠们也按照伯爷的法子打出了新的农具——曲辕犁。李家庄的庄户们一天开垦出来的土地,就从几百亩变成了上千亩。

没办法,主家给提供了牛马,还给提供了那么好用的农具,他们实在不要好意思干满了。而且现在他们开的土地越多,回头分的也就越多。若是以前他们或许还会迟疑,开这么多是不是种的了。但有了这好用的曲辕犁,他们觉得就算家里只有四五口人,种上几十亩的土地也完全不是啥难事。

“噼里啪啦……”随着一阵热闹的炮竹声,整个李家庄热闹了起来。

“哦哦哦……住新房子了。”

“哇,阿娘,阿娘,这是咱家要住的房子么?好大啊,它还有二楼。”

“阿爷,阿爷,俺们家能住楼房了,比镇上的酒楼还大,还漂亮。阿爷……”

“这,这,这真是给俺们住的?”

“伯爷,将军没骗俺啊!”

“哇啊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