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大闹衙门(1/2)
最近, 兰城又起了谣言, 这县太爷楚莫言啊, 根本就不是楚家的种,这里面别有文章。
说到这事儿, 还要从那楚家老太太和刘氏被楚莫言赶出衙门说起。
所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那日,李氏和刘氏被众目睽睽之下赶出县衙后, 虽然开始有些被吓住了,却到底在楚莫言面前横惯了,尤其是李氏,在楚家历来高高在上,没被人这般对待过, 这楚莫言突然“忤逆”发难, 她心里很是气不过,不争回那个理儿,她就咽不下那口气。
于是,这回去的一路上,两人逢人哭诉楚莫言怎么怎么白目, 怎么怎么狼心狗肺, 还添油加醋一番,说他在县衙里面怎么怎么要对她们两个婆娘家动手, 要不是她们家大娃子拦着, 保不准他楚莫言就要了她们的命云云, 听的一众人瞠目结舌,纷纷同情她们的遭遇,指责楚莫言的不是。
李氏男人去得早,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从来一家子都听她的话,向来说话说一不二,这年纪一大,性格也越见固执偏颇,今儿被楚莫言这般对待,她誓要拼了老命让他楚莫言当着一众的面给她下跪道歉!不然,这事儿没完!
于是,第二日,她便拉着刘氏去了李家,在李老爷子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楚莫言的不是,听得那老头子当场拍桌子气愤填膺,大骂道:“这楚莫言就不是个东西!他以为当个县令就可只手遮天了?老夫今儿就不信没人能制住他这狗东西了?!”
李家和楚家的渊源,说深也不深,说浅也不浅,两家祖上世代交好,好几代都是互通婚姻,据说楚建平他祖母的祖母就是李家的嫡长女,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上三代楚家开始没落,李楚两家才慢慢疏远,到楚建平爹那一代,因着他和李老太爷两人曾经有过同窗之谊,俩家的关系才算又走近了些。
由于楚建平老爹走得早,李老太爷顾着旧时情谊,平时与楚家多有照拂,偶尔送点粮送点米过去,李氏一个女人家才得以顺顺利利将一个娃子拉扯大……
俗话说这“打狗还要看主人”,这兰城哪个不知道楚家与李家的这层关系?他楚莫言对李氏的不敬,说白了就是对他李家的不敬,李老太爷自然就容不得他这般放肆。
“李大哥啊,你给我们评个理儿,你说我们哪里就有错了?他楚莫言在我家白吃白喝这么多年,我们没求过他什么,他这一当了县令了,就谁都不看在眼里了,不说往家里拿点什么,我这辛辛苦苦养了这么只鸡,他什么没有啊,却要想着跟我们来抢……还有这平娃子,跟中了迷魂药一样,一天到晚就只想着那外面生的种,这自家的娃子,在他眼里连根草都不如……呜呜……我这当祖母的看着心疼啊。”
李氏一边说一边抹泪,简直听者落泪,闻者心酸。
一旁的刘氏又赶忙在一旁煽风点火道:“李叔,您不知道,自从他楚莫言来了我们家,这家里啊,就没平静过,三天一大闹,两天一小闹的,这日子啊,越来越难过了。”
说着,她又跟着抹了一把泪,才继续道:“我这当娘的难啊,这昨儿我就什么都没说,他楚建平就说我这么不对那么不对了,这日子还怎么过啊……呜呜……”
李老太爷盯着县衙的方向,胸口起伏满眼的愤怒,这楚莫言个忘恩负义的臭小子,真是欠管教!
“李嫂子,还有建平他媳妇儿,你们放心,这事儿我老头子管定了,今儿他楚莫言要不给出个说法,我就跟他没完了!他一个县令又怎么了?我一个半只脚踏进棺材箱子的老头子也不怕他怎么着!”
说着,他立马就寻人去请了赵、吴两家的老太爷,又请了街坊邻里的不少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带着李氏和刘氏俩个气势汹汹地往着县衙去了,一路敲盆打碗的阵仗不小。
有赵、李、吴三家带头,最后,这几乎半个兰城的人都跟到县衙门口来了,正在衙署办公的一众官吏不明所以,纷纷出来看个究竟。
还好巡检司的张大勇反应快,立马遣人将一众人控制在了县衙外,这才没有乱了套。
外面这么大的动静,楚莫言自然是听见了的,却是因为被刘典史昨天那么一扔,加上本来毒发身子愈见虚弱,这第二日就感了风寒,人正躺在床上烧得满脸通红,要不是一口气撑着,怕是快人事不省。
隐隐听着外面有一大堆地人喊着要她给个说法什么的,虚弱地躺在床上的人转头不解地看着一旁正与她凉着药的红衣问道:“外面怎么回事儿?怎么这么吵?可是有什么大案子?”
那厢,红衣自然是出去看了情况的,却是见着自家主子这番模样,不愿她去操心再折腾身子,便是敷衍道:“没啥事,就是些街坊邻里间的纠纷,大家在咱们衙门外闹着让给主持公道的,奴婢已经让大公子去请了刘典史处理了,公子你现下安心养着身子就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