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闲话帝皇家:白首不惊 > 第一百六十七回 晋江文学城首发

第一百六十七回 晋江文学城首发(1/2)

目录

宗政瑞是嫡, 又是如今的长,为储君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

没想如今功高的勇亲王,已成势,一时亦不可小觑了。

因此朝堂之上各执己见, 争吵不休。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启奏之声,“启禀圣上, 太子虽先行,正统却犹存。皇长孙不但是长,更是太子正经嫡出,名正言顺堪承正统。擅言另立储君者, 是何居心?”

众人就见消瘦憔悴的宗政瑞, 持笏从外进来。

行至丹陛之下,宗政瑞跪下,又启禀道:“恭请圣上册立皇太孙, 慰大行太子之灵, 扶遗孤之正统。”

皇帝慢慢睁眼,看着地上消瘦的儿子,隐约可见太子弥留之时的模样。

皇帝颤巍巍地从龙椅上站起, 走下丹陛扶起宗政瑞,含在口里唤了一句什么不大清楚的, 便又发了目眩之症。

殿中顿起一阵慌乱。

皇帝虽昏眩着, 但人却是清楚的。

回到垂拱殿, 御医等诊治过后, 皇帝留下宗政瑞,说道:“你当真是想要立衡哥儿为皇太孙?你可也是正统嫡出的皇子。”

跪伏在床边的宗政瑞,取出袖中的奏折呈上。

田九年接过折子,呈给皇帝。

皇帝接过折子,却未看。

只听宗政瑞说道:“大行太子乃父皇钦定的储君,正统。大行太子之子嗣根基犹存一日,臣等如何能称正统。”

皇帝又往后靠了靠,听宗政瑞接着说道:“且如今外患未除,朝中再不可因立储之事,再生祸乱。”

皇帝皱眉,道:“你可是听得什么风声了?”

宗政瑞并不隐瞒,道:“儿臣闻得,四弟在西北隐有拥兵自重之嫌,对宣武侯之帅命已多阳奉阴违。”

皇帝喝道:“他敢。”急怒之下,皇帝一通狂嗽,咳得满面紫涨。

待皇帝好容易平复了下来,宗政瑞才又劝说道:“还请父皇尽早册立皇太孙,以消弭夺嫡之争,安定朝局。”

皇帝到底还是没当场答应。

宗政瑞走后,皇帝又细细看了一回宗政瑞的折子,对田九年和南齐幽幽说道:“瑞儿果然是太后一手教导出来的孩子,着眼大局,气度宽广……”

田九年和南齐那里敢接这话的,赶紧将身子又伏低了几分。

只是后头再无声响了,田九年和南齐偷偷看去,只见皇帝竟已睡去。

田九年和南齐赶紧小心伺候皇帝睡了。

次日,在太后跟前,皇帝也是这样说的,“瑞儿颇得太后之才干。”

太后流着眼泪点头。

而在西北战事稍定之时,皇帝用两道金牌急召回勇亲王。

回到都中的勇亲王,以为太子和勇王妃李氏守制为由,闭门谢客。

宗政瑞知道后,亲自上门了几回,劝说勇亲王一起上折册封皇长孙。

勇亲王的外祖家——宣平侯府,也在百般煽动勇亲王,说以他如今的功劳,储君之位亦可一争。

莫说勇亲王原也有了这样的意思,就是没这样的心思,也要被宣平侯府说动了。

宗政瑞看出来后,不再劝说勇亲王,另想他法为皇长孙谋求支持。

就在勇亲王和宣平侯府欲兴风作浪之时,皇帝忽又敕谕天下,册立皇长孙为皇太孙。

太后知道后,放下最后一件心事,寻来皇帝,说出最后的遗言,“哀家要去了。待哀家去后,皇帝便传言是哀家留下懿旨,逼迫的皇帝立皇太孙。衡哥儿太小,前途难料,他日若衡哥儿难堪正统,皇帝也可以此废之,另立储君。除此之外,哀家再没放心不下的了。哀家此生……再无遗憾……也该去……寻……先……帝……”

没说完,太后便与世长辞了。

皇帝重重跪倒在太后床前,泪如雨下。

彼时,正守在太子灵前的宗政瑞,忽闻得钟声,倏然冰凉,半晌才能动弹,缓缓转身望向慈德宫,一声“皇祖母”,五内俱伤。

都城上空亦阴云密布,不多时狂风骤起,大雨倾盆。

宗政瑞在雨中狂奔,不慎跌倒了又爬起,一路往慈德宫而去。

当来到慈德宫,宗政瑞却又不敢进去了,跪倒在正殿外,任平风吹雨打的。

关闵与劝不动,只得也站雨里给宗政瑞撑伞。

皇帝知道了,也没多劝,只让宗政瑞进去再看太后一眼。

宗政瑞这才踉跄着起身,一步重似一步地往正殿而去。

浑身湿透的宗政瑞,留下重重的水渍一路,直到太后的床前,软倒跪下。

宗政瑞看着犹如熟睡般的太后,他轻声道:“皇祖母,你又瞌睡了?只是睡一会就该起了,孙儿还给你念书。”

闻言,外头的皇帝不禁也红了眼。

这时,装裹之物送来,其中以九龙九凤冠和深青织翟小轮花的翟衣,最是夺目。

皇帝不禁想起当年朝堂之上,杀伐果决,拯救大央于危难中的太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