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染墨】(1/2)
公元190年, 也就是初平元年, 这是东汉王朝皇帝刘协的第一个年号。
中原腹地, 酸枣联军在举国关注之下只坚持了四个月就因为各种原因潦草收场。原先没有表态,持观望态度的诸侯们开始动作连连。
北面, 公孙度东征高句丽,西攻乌桓,声名威震海外, 割据辽东;
南面,刘表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改襄阳为荆州治所, 得据荆州;袁术占据荆州的南阳郡和老家汝南郡,称霸一方;
西面, 董卓私下修郿坞藏匿宝物。行政上又坏五铢钱, 改铸小钱。此举破坏市场秩序,侵犯百姓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导致长安周边市场物价紊乱, 民不聊生;
最惨的是东面,历史上那个以让梨闻名的小孩——孔融, 长大后毫无吏治才干。他的邻居徐州牧陶谦一战便大破黄巾军,导致徐州黄巾北上和青州的黄巾合兵一处。从此孔融治下的北海国成了贼窝, 黄巾将北海作为后方基地, 转战于青、徐、兖、冀四州打游击。
五月雨水连绵, 一下雨就是不死不休的几天。冀州已经有好几处水坝决堤, 各地军民都在同心协力抗洪抢险, 连韩庭的建筑队都被抽调去帮忙了。
韩庭没冒雨去坞堡,此刻他正给官学的名誉校长荀绲送书——荀氏书斋出版的《古诗二十首》。【1】
荀绲把还散发着油墨味的新书翻来倒去看了看,只觉封面精美,翻看后更惊讶于字迹清晰,纸质优良。花了一小会看完后,口中已是高度赞赏:“这些五言诗果然朴素自然,句意生动,要是能流传开来,是天下士子之大幸。”,说完又想起韩庭之前说的话,“这就是阿庭说的那个什么印刷术?”
韩庭跪坐在一旁,笑道:“是活字印刷术。”
“对,活字印刷术。”荀绲也笑了笑,他轻轻地抚摸着印制精美的封皮,准确拿捏了其中关键,“要印制这么好的东西,只怕造价不菲吧。”
荀绲是从事了一辈子文化工作的人,要说文字,打交道最多的是简牍,再是布帛,最后才是蔡侯纸。他出生的前二十年,纸张才慢慢变为书写,但是纸张软薄,不易留存,士人们更多还是用它仿照印章的制作去拓印碑文,拓完了就拿回家照着练字。
不管是古籍还是时下文学,流通全靠手抄。韩庭拿来的这本《古诗二十首》字体大小相同,字迹清晰,排版工整。相比于手抄的书籍胜在可以广泛传播,但事有两面,总不会十全十美的。
韩庭对此不置可否:“官学统一授课,要想大批量获得书籍教材,抄书的效率已是非常低下了,非得用印刷术不可。老师说的不错,这些字的模板乃是由工匠一个个刻下,然后用油墨均匀地覆盖在印刷机上的活字印制而成,我拿来的这个诗集也只暂印了三百本。不过,”韩庭话锋一转,语气里是满满的自信,“阿庭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韩家不倒下,就还会源源不断印制出新书,《孝经》、《论语》、《孟子》和五经都已经在印制当中了。”
对于制作活字的材料,韩庭原先考虑过泥活字和木活字,但很快就放弃了。这两种活字虽然造价便宜,但是不容易长期保存。用金属镌刻活字虽然造价相对昂贵,但是在这个诸侯割据的年代它又是廉价的。
冀州不缺铜矿、铁矿和锡矿,冀州之外呢?全国分布有丰富的矿产,只要能打下来地盘,这些资源跟免费的又有什么不同。
鲁平牵头改进的新式水车,原理是在水车上绑铁块制成简易版的水力冲压机,只要有一副上好的金属源模,就能一直复刻新的模具,将来不仅投入的人力能大幅度减少,生产速度也可以上一个档次。
教育改变人生。书籍的印制和文化的流通成本决定了培养知识分子的成本,全国知识分子的数量提升了,也就决定了社会可以快速发展进步。
只要有了规模宏大的图书馆,一个不受战火侵蚀的居住地,韩庭相信邺城很快就会变成东汉王朝的文化交流中心。
韩庭一脸憧憬:“国家兴盛,人才为本。”
“好一句国家兴盛,人才为本。”
语气洋洋盈耳,喜悦和惊讶参半。
韩庭的视线移向门口,来的是荀彧和一个陌生的男子。
这是一个二十来岁的美男子,容貌俊美的脸上噙着一抹桀骜不驯的微笑,从大袖黑衣的褶子上能看出他身材高瘦,这两个美男子往门口一站,倒像是一幅美好的风景。
美男子在门外就对着荀绲作揖,袖子下露出一双柔若无骨的手:“奉孝见过仲慈公。”
韩庭嘴角上扬,原来是这般,绝代佳人啊。
两人脱鞋进入内室,荀彧拉着郭嘉给韩庭介绍:“阿庭,这位是郭嘉,字奉孝,乃是我的好友。”扭头又对郭嘉亲热地说,“他就是我跟你说过的从侄韩庭。”
郭嘉拱了拱手,笑得恰到好处:“原来这位就是韩小郎君,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这一路上荀彧已经跟他絮叨过好多遍这位神童,耳朵都快起茧了。他早已经从中获得了三个信息:荀家的亲戚。这片富饶之地的小主人。荀学的同门。
韩庭也起身大方行礼:“阿庭见过学长。”
郭嘉疑惑地问道:“何谓学长?”
荀彧飞快地抢过话语权,在一旁解释:“这词儿我也学会了。阿庭是我父亲的学生,奉孝曾在我家读过书,学长即是同门,入门或年龄较长的同门,称为学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