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深渊 > 第13章

第13章(1/2)

目录

赵云笙继位虽已近一年,但他登基后出战戎狄,废除蒋氏一族,花费了太多时日,如今政事积压,每日奏折垒得比人还高,倒也不见太多重事,多的是谁家占了谁家的地,谁家抢了谁家的粮这种家长里短的小事。---

“废物!”赵云笙将一封奏折扔在地上,闷着一口气发不出来,先帝和赵云笒在位时亲世族,致使许多有识之士无法尽抒其志,地方官吏在派任下属时更是任人唯亲,乡亲邻里为了一亩三分地争得不可开交,这样的折子也能送到他手里,那些官员是干什么吃的!

赵云笙翻看着,又将另一本扔了出去,却不想那本奏折没落地,而是落入一人手中。

“臣白墨渊,拜见陛下。”

白墨渊回宫时便得赵云笙特许可随意出入蟠龙殿,是以方才进来时并未通禀,这才看到赵云笙乱扔折子。白墨渊将地上那封也捡起来,翻开看过,便知赵云笙气的是什么,其实这样的折子,赵云笒在位时他也看过,只是赵云笒脾气比赵云笙要好许多,还能细细的注明如何调解,白墨渊摇了摇头,先帝勤勉,赵云笒事必躬亲,只是二人都不从源头解决问题。

“先生来了。”赵云笙从座位上起来,接过白墨渊手上的折子,“先生看到了,那帮地方官都是只吃皇粮不干事,早晚有一日,朕要他们连本带利还回来。”

“陛下不值得为此生气,”赵云笙面色紧绷,白墨渊怕他气出个好歹来,“臣来,正是有一策想奏告陛下。”

“如今我朝科举,是遵循先圣主所留律例,举孝廉入太学,太学期满再量才定位。圣主时期,我朝刚入主华夏,原住民人数众多,民心难服,才有了这孝廉制。如今,我朝已基业三百余年,原住民与皇室血脉融合交汇,改革势在必行。臣建议,改孝廉制为科考制,分文武与杂学三科,广择有能者入太学深造… 自然,这太学也得跟着改…”

白墨渊句句说在点上,也正如赵云笙所想,兴致起来,便与人相对而坐,“先生所言正如朕所想,此次绞杀也清楚不少位子,正好将秋招一事重新提起,今次好不容易肃清了那些官家大户,再不可让世家大族有翻身之机。---科举一事,朕势在必行,只是这推行人选…”

原本此事由白墨渊提出,他又对科举一事见地颇深,若能由他推行是再好不过,只是…一来白墨渊并非宗室血统,且常年居于山野之间,由他主管只怕宗室难服;二来,白墨渊是朝廷重臣。纵使白墨渊无心结党,难免经年以后,由他选拔的才子们不以白墨渊之名行营私之事。况且,白墨渊此次回朝已是掀起轩然大波,纵使他有心相助,自己也不能再将他推至风口浪尖。

“左右秋招也还有些时日,人选一事还可多听多看,宁愿迟晚,也不可操之过急。”

赵云笙点了点头,看着面前的折子,即便秋招一事顺利推行,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也需时日,不是一时半刻便可解决的,现在还是着眼眼前比较好。

白墨渊看着赵云笙不情愿的样子有些想笑,好心开口,“若陛下不嫌弃,臣愿为陛下分担一些…”

话音未落,便见面前推过了一摞奏折,赵云笙连内容都没看过便推给了白墨渊,丝毫没有避忌。白墨渊笑着摇头,从上抽出一本翻开,提笔在一旁坐着批注,兄弟俩难得在此事上一模一样…

两人对坐,若遇上大事便互相商论,若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便由白墨渊决断,不知不觉,外面天色都暗了。

“陛下。”小路子端了汤药送来,浓苦的药味还没靠近就见赵云笙皱起了眉,小路子看白墨渊也在便松了口气,有白大人在,陛下的脾气应该会好些吧。

赵云笙看了眼送到手边的药,按着鼻子低声道,“先搁着吧,待会儿再喝。”他的目光重新回到手中奏折上。

小路子递了个请求的眼神给白墨渊,白墨渊领会,去抽赵云笙手上的奏折,“陛下,龙体为重,请先进药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