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1)(1/2)
细长的导管插入孕妇隆起的腹部,穿过子宫,像一条自由灵活的小蛇,游走穿行在孕妇和胎儿体内,最后准确无误地到达既定目的地——胎儿的心脏。www.dizhu.org
然后,穿刺针穿过房间隔,球囊扩张房间孔,嵌入事先准备好的支架……
就在那一刹那,原本干瘪细小的左心得到来自右心的血液灌注,犹如一只干瘪的气球突然恢复到满气状态,一下子充盈饱满起来 ,显得神气活现。
欢颜屏气凝神看着屏幕上那个节律规整跳动有力的心脏,内心激动不已。
她真想鼓掌喝彩,为这飞速发展的医疗技术,为这讲台上作精彩报告的人。
此刻会议大厅的屏幕上,正在演示一例胎儿宫内心脏手术。
这个胎儿在孕28周时,被发现患有相当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时胎儿各个器官尚处在发育阶段,如果任由疾病顺其自然发展下去,到最后不单心脏本身的问题会愈发严重,势必还会影响其他器官的成熟发育,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待到出生之时,等待他的便只有死路一条。
而此时如果人为干预,为胎儿行宫内心脏手术,解除或缓解胎儿心脏本身的问题,不但胎儿心衰危况得以解除,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胎儿能在接下来的关键发育月份继续呆在子宫内直至发育完成。---
然而,要成功实施一台这样的手术,绝非一件易事!
欢颜虽不是心脏科医生,但拿了四年手术刀的她,对一台手术的难易度还是有最基本的判断。
这样的一台手术,不说别的,光是胎儿体位的固定和对麻醉药的拿捏——既要使孕妇处于麻醉状态,又不能让胎儿受到麻醉药的不良影响,就是两大难题!
“1959年,科学家发现了造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这一研究成果成为目前新生儿护理的奠基石……”
“1960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诞生,这一成果对早产儿特殊护理意义深远……”
“1963年,一名新西兰医生给一个尚在母亲腹中的胎儿进行输血……”
“1978年,全球首例试管婴儿诞生……”
“1981年,加利福利亚大学第一次打开一位母亲的子宫,为一名膀胱梗阻的胎儿实施了手术……”
“1985年,第一例人类心脏移植手术实施并获得了成功……”
“1987年,医学专家第一次成功分离第一例头部连体婴儿……”
“2006年,一例孕21周6天的婴儿出生并得以存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