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大修)(1/2)
高澍果然没让她失望, 赶上了!
高澍起身, 将一个U盘递给了研究员, “我们还有一部分在U盘里面。”
研究员有些疑惑,不过还是接下了U盘。他并不明白这代表了什么, 只是和孟舒他们组的作品一起交了上去。
几天后,相关研究员开始评分。
“今天就开始评分吧,早点干完活早点休息!”
第一步的基础评分甚至不需要有资历的研究员来,只要水污染治理实验室最年轻的几个研究员出来按标准打个分就好,只有极其优秀的作品才会由专门的、有经验的研究员亲自查看录像。
华莲就是新进水污染治理实验室的研究员, 她忙了好几天, 这会儿脑子都是糊的。不过她被分到了三个小组的评分,只好接着干活。
等她忙了一天,差不多评完分之后,和其他同事一起汇总了一下。
“最高分是东南赛区的左箜,91分,能考虑到藻类、不同形态的水生植物还有鱼类搭配, 很不错了。”
“第二名是孟舒,她采取的是物理+化学手段,有87分。”
汇总的同事又让大家确认了一下, “还有没有问题?大家都再检查一下!”
华莲随意往回瞟了一眼, 一下子就看到了孟舒那组作品旁边的U盘。
糟糕!她忘记看这个了!
华莲吓得赶紧喊住要把名单交上去的同事,让他再等等。随后她抄起U盘往电脑里一|插, 准备看看这唯一一组还交了U盘的参赛选手到底要干嘛。
她对这组有印象, 有些可惜她没使用生物手段, 要是能搭配上,分数岂不是更高一些?不过U盘能做什么啊……她还要交一份报告吗?
在心里一个劲儿地吐槽参赛选手事多,华莲还是老老实实地开始看了起来。
可是等她看到U盘里的东西时,她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为什么孟舒这组不考虑再用生物手段,很简单,因为不需要!他们完全有其他方法!
电脑里呈现出来的赫然是一副3D模拟的水库环境,不仅仅是所有物品看着和实地一模一样的比例,还有了一个完整的模型!
有模型意外着什么?就像是方程式一样,改变参数就能得到某一个或者两个条件变动后的结果。
而这个模型更是将当地的人口、化学药剂的二次污染等情况作为参数考虑进去了!它不仅仅是可以用一次,而是之后十几年都可以通过改变参数来调整!
“竟然是这种方法……”
华莲喃喃道,完全不可置信!
做出来这样一个模型,即使是在思源研究所也要起码三天啊!
这种实验拟真模型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只是它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小型的项目根本就不会去用。
但是这个小组别出心裁,恰恰就使用了它!
这加分得加多少啊!
华莲自己都拿不了主意了,只好往上汇报。
收到消息的小组长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也没见过啊!
“你确定这加分完了还能比左箜高?”
他们之前都一直认为只可能是左箜夺冠啊!
华莲也不多说,将U盘递了过去。
这下小组长也懂了。他们原先根本没有预计到有人会用这种方法,哪里有规定相关的加分该有多少?可是这效果明显都着眼到十几年后了,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左箜那个?
这看待问题的角度都不大一样啊!
他只好接着在往上报。
终于,这份作品成了第一个到达水污染治理实验室一级研究员手里的作品。
这会儿其他研究员手上也没收到什么其他作品,就都过来看两眼,并且出现了争论。
“这份作品……我觉得还是左箜那个好。”他们之前都有听闻过左箜的方法,下面的研究员也已经在心里默认左箜可能得第一了,怎么忽然又冒出了一个?
“不妥,这个考虑的要更长远。”
“可是左箜的对环境的危害更小!”
“这个能控制了也不差!”
他们争论了半天,最后是一位在思源呆了十来年、经验丰富的研究员过来看了一下。
他先看了实验结果报告,然后又细细看了会儿那份作品,还亲自动手上去实验了一下,最后才打开那天的比赛录像。
看着看着,他的脸上慢慢露出了一个笑意。
“我们难道真的指望一群高一的学生做得有多完美吗?这次实验,更是要看他们的思维啊。”那位研究员说着,亲自在上面评了个分,而那个分数赫然是——97分。
本次比赛的第一名,几乎已经出来了!
.
三天后,正式的颁奖典礼开始举行。
虽然分了四个赛区,大家也分别在不同的研究所做的实验,但是最后会聚集在礼堂由总部统一点评。
这天阳光很好,灿烂地就像是知道接下来的结果一般。参赛选手们慢慢走进礼堂,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礼堂内,大屏幕垂直地立在前方,放映着比赛花絮。激昂的音乐在空中飘荡,引得参赛选手既忐忑又期待。空调风呼啦啦地吹着,足够凉爽,却难以平息他们内心的紧张与燥热。
听说,前三名还有特殊奖励啊!
“接下来,将由我宣布本次思源杯地理竞赛的名次,并逐一颁发奖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