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下(1/2)
戴熹光早在昨天田依依告诉她需要开会时就知道这次说是开会,实际上是这位新老板对她有想法了。
这也无可厚非,在井熠还在时,她的资源是真的很不错。但是这次“犯错”后,她接洽的所有项目都停的停断的断,这样一来,她在公司的地位必定会发生改变。
而她刚才先声夺人也只是让赵飞虹顾念旧情,不要把事做的太绝。要是想通过一两句话就打消赵老板的念头,那才是真的异想天开。
赵飞虹也不想随意放弃一位艺人,培养一位艺人的成本是有些人一辈子都赚不来的。但是她要看看熹光是否值得她继续投资。
她跳过这一环节,扭头询问起田依依昨天试戏的情况:“黄导方面后续有没有什么进展?”
田依依看了一眼充当乖宝宝的戴熹光实话实说道:“目前没什么消息,他们那边也联系不上黄导和林总,试戏的结果都还不清楚。”
赵飞虹问道:“前期试戏的人都是什么时候得到反馈的。”
田依依把统计出来的表格递给赵飞虹和戴熹光:“通常都是第一天下午或者第二天就能知道是否要二次试戏了。”
赵飞虹若有所思,任谁都看得出来她什么意思:她并不看好戴熹光昨天的试戏。
赵飞虹又询问了商务部的主管:
“沈青,你们这块抓的怎么样。”
沈青说话又直又快,丝毫不给面子:“我这儿是全没有,抓个什么啊?保都保不住。最近上头的禁令一出,他们看见有□□的艺人都跟看见砖头似的。”
赵飞虹抬头看向戴熹光,发现这小姑娘正认真地看着她,眼神冷淡,好像早就知道她的目的似的,哪还有刚才表现出的稚气。
赵飞虹突然一笑,她也不拐弯抹角了:
“公司现在刚起步,面临很多问题,禾谊虽然有大资源,但我们是靠市场说话的,并不是我想用谁就能用谁的。”
及时止损是职场上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名词。它很残酷,也很现实。
“现在这种情况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她给了戴熹光一个目前来说最稳妥的选择。
“以前是因为工作档期,公司给你办了休学,现在我们可以协商一下回到学校。一方面是让你更好的完成学业,另一方面暂时不出现在观众视野,时间久了这么大个娱乐圈观众也不会一直揪着这个事情不放。”
戴熹光歪着脑袋看着赵飞虹,她轻声说道:“飞虹姐,公司培养我这么久,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抛弃大家呢?”“我果然没看错你。我上面说的方案是‘鸵鸟计划’,选择它你有再大潜力,公司也没本事拉的动你。”
“福祸相依,这次如果我们把握的好,极有可能是你转型的机会。”
“但是,这也意味着你要失去更多。你这么多年来打好的基础,你的粉丝,你的资源,可能都会因为我们接下来的方案而流失。你愿意吗?”
戴熹光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表态了,她摸着手边的墨镜微笑地说道:“不管是什么时候我都相信公司的决定。”
赵飞虹继续说道:“那我们就来点实际的,我现在手里有一个项目。我个人独立投资,所以,这个项目我能说了算,我属意由你来参演。”
有这种好事?
戴熹光看向赵飞虹,她知道这是还有后话的意思。
果然,那边又补充了起来。
“但是这是一个网剧。”
网剧,一个新兴的名词。国内并不是没人蹚过这趟水,多是一些视频平台出品,业内有名的专业影视传媒集团都还对这块苍蝇肉没什么兴趣。
因为它的低成本、小制作和宽松的审查标准,吸引了许多因为电视剧门槛过高而无法追梦的人。
有些网剧的制作班底可能都是由一些无业游民为爱发电聚在一起组成的,
而小花里,没有人愿意自降身价去演制作粗糙、无法上星的网剧。
戴熹光以前出演的作品无一不是大制作,现在让她去演一个网剧,外界可能会疯狂的在她身上贴上“low”和“flop”的标签,群嘲是肯定的了。但是最重要的不是外界的声音,而是她自己心里的那个坎能过去吗?
戴熹光毫不迟疑的答应下来,她目光灼灼像一个野心家:“终于有机会让我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这事放在原主身上她会不会有顾虑她也不知道,但是现在戴熹光已经换了个里子,估计现在圈子里的人都不会有他们那个年代的“难民心态”了。
能有剧有片拍才会让人有安全感啊。
再说现在的“戴熹光”又有什么资格去挑剧选片呢?
什么位置想什么事。想那么多不如多练练基本功来得实在。
所以当赵飞虹说出这部网剧是双女主戏,而另个女主还是公司签下来的没有荧屏经验的大三练习生时,戴熹光还是很平静的答应下来了。
网剧这个项目,是她目前拓展的重要项目。但大众和主流媒体对网剧只有“粗制滥造”、“低级”这样的印象。想要打破这种固定思维,她必须要找一个“好帮手”。
流量吸粉、吸金的能力不错,但是价位太高,也很难请得动。虽说财帛动人心,但这样的初次尝试赵飞虹绝对不会允许投入如此高的资金仅仅是请一位明星。
所以请流量这个选项被她直接否定了。
实力派却不火的演员也不行。这些演员很多看到是网剧就摆摆手不干,好像接了这个活就对不起他那一身傲骨似的。再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商人,对这类商业价值低的演员实在是没那么多的精力去关注。
也不是说他们不会翻红。只是这样的人太少了,有一个都跟中奖似的。天天抽奖不去工作,那能行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