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日(1/2)
城里又开始下放人了, 这次, 下放的不是各类牛鬼蛇神,而是知青。
也就是知识青年。
余国安领回来一份报纸,拿着大喇叭,站在水河湾大队搭起来的木台子上念,激情高昂。
“……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的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们应当以铁姑娘金燕子作为榜样,通读《金燕子发奋图强建设农村》, 领会铁姑娘的精神,发扬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一段话读完, 余国安激动的脸通红。
大多数队员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那些文绉绉的用词、造句他们也不懂,便嚷嚷着让余国安解释一遍。
“队长啊, 你别给念那些玩意儿,你就说什么意思!”
“就是, 咱也听不懂, 咱也不知道那上面说的啥。”
“这是夸咱还是怎的?”
“主席真这样说了?我怎么这么不信呢?”
“我也不信,主席那么忙,做的是大事啊!”
“那咱还是上报纸了啊,队长念那老长一段话呢, 还有铁姑娘,那不也是丢下好日子在农村了,就是夸呢。”
“是夸是夸, 咱不吃苦耐劳,谁吃?”
……
七一嘴八一舌的,偌大的稻场很快闹腾起来,声音乌隆隆的
余国安心情还是很好的,一点不介意。
知青都是城里人,是高级知识分子,对一辈子地里刨食的队员们来说,那就是个香饽饽,而现在,这个香饽饽落到他们水河湾这只碗里来。
余国安认字,也有些文化水平,加上是干部,对国家的认同感极其高,对于这个被人民日报都大肆夸奖的铁姑娘金燕子当然是无比推崇。
金燕子引导了一个如此积极向上的正面好形象,还得到了主席的夸奖,占据各种板报头条,为世人所知,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而这一切,都因为金燕子是个知青!
她本在城里有着优渥的生活,却为了更好的建设祖国,响应了主席的号召,一毕业就义无反顾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知青。这时候的知青可不是谁都能当的,政治背景得过关,个人表现要,知青的身份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荣耀。
然而这荣耀也是需要付出的,当知青,就必须上山下乡去,许多人都因为这打了退堂鼓,可金燕子没有。她父亲是陶瓷厂的副厂长,母亲也是一位主任,待遇非常好,但这样的好待遇没有留住金燕子,她回到老家,艰苦奋斗,以知青的身份,成为了一众人所仰望的存在。
扬名、登报、得奖、被主席接见并共进晚餐,是余国安想都不敢想的一起。
没想到,他们水河湾也要来知青了!公社的这份报纸,就是让大队做个准备。不止余国安,便是公社都满怀期待的等着知青的到来。
同是知青,金燕子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站在巅峰之上,那水河湾会不会出现第二个金燕子呢?即使成不了第二个金燕子,凭借他们知识青年的身份,也有用的吧?这不就是水河湾的光明未来嘛!
怀着巨大期望的余国安给队员们洗脑一通,乐颠颠的就开始准备起迎接知青了,首先就是住宿问题。
在这一时期,知青的地位是特殊的。李艾抓兔子之余,听到这个消息,没甚多余的反应,知青也是人,还能飞天遁地不成?至于城里人,她也是城里人好伐!
一点好奇心都没有。
等听到知青们都是读过书、肚子里装了许多墨水的,李艾就开始上起心了。
因为李英要学的东西特殊,李艾这几天其实也在考量着张文兄弟三,怕他们耽误了自己的好苗子,一直没将让他们带李英学习的事情说出口,等知道知青要来的事,就更加不会说了。
有了更好的选择!
李艾也不耽误了,加快了带着孩子们抓兔子的速度。
过程中,除了偶尔的招式比划之外,还教了他们一些野外生活技巧,如何看太阳、树木辨方向、如何找到水源,如何在最省力的情况下攀爬上一棵树躲避地下的危险,以及认识一些常见草药等,可以说,学的比民兵队那些人多多了,也有效率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