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2)
导航都在左边,我先研究了新手指南,再按顺序进入各版块。
讨论区首页大多与最近的文化活动相关,科技周的消息刷了一贴又一贴。信息热点版块将各区的热帖集中到一起,方便浏览,每一贴都好长,不感兴趣的我都放弃了。精华帖里有很多原创文章,专业科普,旅行见闻,艺术作品,我打算以后慢慢看。
点开blog区,发现要注册才能浏览,我随便想了个名字,首页上blog的主题天南地北。点进作者的主页,可以看到内容分类,最顶上有“欢迎访问XX的blog”大字,紧接着是文章数据,私人、公开、好友三类的文章数都能看到,显然我这个游客只能看到公开区。
文章展示很紧凑,编号时间标题评论点击一目了然。很多人喜欢转载网上的好文章,偶尔写写随感,如果有人喜欢记录日记,应该是放私人区了。我搜了下“江爵”,用户不存在,我也是犯傻了,这里没人用真名。
点开文件夹图标,主题分区就出来了,看了几个八卦意味的帖子,也没有聊到江爵。我们相处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做过什么我大概清楚,难道要找两三年前的帖子吗?
我直接搜索了他的名字,果然出现了我想要的信息,第一个帖子就是桐妹和我提过的J2元旦文艺汇演。一开始大家在聊别的节目,江爵出现后直接变成他的个人贴了,当年的盛况通过文字和图片徐徐展现在我眼前,女孩儿们的真情告白看得我面红耳赤。
讨论太激烈,帖子数只能显示上限999,我直接拉到最后,隔三岔五还有人会来留言,怀念之情溢于言表,有的人再怎么低调也难掩其光芒啊。我返回看了看当年的江爵,什么也没做。
他初中参加的活动挺多,也留下了这些照片,作为学生代表发表演说,文化沙龙特写,与社团在名胜的合影,别人都被雨淋得湿漉漉,他完全看不出狼狈。学校还举办过Job Cos,他穿着合身的特制商务装,也只有脸比较稚气,整体看着有板有眼,忽略背景,真像大公司的实习生。
看了这么多照片,我和评论的女生一样怦然心动,我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肤浅得执着于美丽的外表,但是他为人真的很好啊,这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我没法了解他。
首页的帖子刷新得很快,我却没了动力,瞥到旁边我点击过显示深色的blog区,突然想到谷昱问我要***。很多同学都用这个聊天,效率很高还不花钱,还有可以写文章的空间,我也申请一个吧。可是主动跟江爵要号码我又觉得很不好意思,我不像谷昱那样坦然自若,开玩笑我也不会,而且我们吃住同行,根本用不到啊,反而让人怀疑。
我打开了软件,江爵的***赫然在列,头像是偶像歌名的手写字,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原来我白白纠结了这么久。申号加好友一气呵成,没想到他立刻同意了,还发过来三个字——怎么了。
以后有事可以找你。
嗯。
最好直接打电话。
知道了。
明明与他隔着条走廊,与发短信的感觉很不一样,信息来得太快太直接,也没有思考和缓冲的时间,很神奇。
我先看了他的资料,再点进空间看心情看文章看照片,看别人的评论和留言板,像是走在朝圣的道路上,心中满是崇敬,脚下小心翼翼。
他的文字干净利落,我忍不住心想“说得对,我也觉得”,我早就发现他很容易打动我,但这也不是值得高兴的事,这大概是共识吧,说明不了什么。
与我看过的千里香上blog不太一样,他的内容很少,但也足够让我窥探了。我最大的想法是,不需要借助旁门左道,我看到的接触到的本就是
最真实的他。
有的人在学校表现出一面,在家里是另一面,文字中体现出来的又是另一面,每一面都不同是无可指摘的,根据亲疏远近的不同开启对应的防御机制是可以理解的,并不需要被冠以‘没想到你是这种人’的苛责。
当然,也会有江爵这样顶天立地的存在,物质与精神同样富足,很难寄情于身外物,窥得他内心世界的一角已是幸运,我甚至自私地希望那个占据他全部内心的人能晚点出现,好让我以最亲近的同学的身份站在他身边聊以慰藉。
·
五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南中与得领馆合作举办青少年开放日作为得语课的结业活动,机会难得,我抱着侥幸心理报名了,江爵会作为学生代表参加,最后名单出来,我很幸运地被选上了,谷昱也在,他凭实力。
领馆位于城大附近的一座独栋小洋楼,周六下午一点我们准时到达,工作人员先为我们准备了Besucher的粘贴牌,之后带领我们做了简短的参观。
这栋楼本来也算古董,即使刷新了也到处可见岁月的痕迹,我们主要参观一楼的陈列室,珍贵的老照片和文件展示了建交史,更难得的是从得国人自己视角看待他们的过往,实在是特殊的收获。
楼梯都是木制的,边缘光滑圆润,踩上去吱嘎吱嘎响,二楼的办公区域和三楼的档案室我们都无法进入参观,工作人员只带我们从外面看了看,讲了些工作流程。
从小楼的后门走出去,是一片大草坪,数顶白色帐篷和长桌长凳已准备好,数位西装革履的西方面孔坐在那里,见我们这群学生出来,立刻都站了起来打招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