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1/2)
赵云还没上岸,发现张飞的旗帜已经在岸上飘动,整个人气都不顺了。
先锋反而落后一步,这叫什么道理?
张益德怎么回事?居然这么快破了师兄沿路的防线。
诸葛亮站在赵云面前,定睛一看,脸色变了:“子龙,益德是被张任围住了,快去救他!”
赵云脸色突变,挺枪跃马,率军从江边杀出。
张飞被张任和吴懿两人率军团团围住,也不免也有两分气结。
赵子龙怎么回事?走的是没有伏兵的水路,反而迟迟不到。
张任坐在马上,手握银枪,笑看张飞的窘迫:“张益德,你今下马受缚,我饶你不死。”
张飞不怒反笑:“张大都督,从巴郡到雒城,所有沿途将领都降于我,你还没看清该降的是谁吗?”
张任眼神微冷,正欲动手,却听得江边喊杀声起,“赵”字的旗帜鲜明。
赵云拨马,一回合将吴懿擒于马下,直奔张飞而来。
“赵子龙你终于来了!”张飞喜道,“快快,我们一起去抓张任。”
“退!回东门!”张任怒道,扫了一眼赵云,拨马回走。
援军已至,大将被擒,怕是天要绝他。
等两人回到帐中,张飞又是忍不住一番埋怨。
赵云嘴巴抽抽,没有接话。
他自然听得出,张飞埋怨是假,炫耀自己到达的快是真。
诸葛亮笑着恭维了一番张飞,让三爷尾巴都恨不得翘上天。
没眼看了……
“你可愿降?”
“既已被擒,如何不降?”
吴懿这么答道,赵云沉默了半饷,看着他们和降将吴懿、严颜寒暄,退出了营寨。
他坐在地上,呆呆的看着雒城方向。
被擒就言降,毫无胆色。
可是,如果他师兄能够降该多好。
这西川之将众多,竟只有他师兄一个人苦苦坚守。
“怎么了?”诸葛亮走了过来,坐到了他旁边。
赵云摇头:“在想我师兄。”
诸葛亮轻轻摇动着羽毛扇,笑着问道:“你是不是看不起他们?”
他们,自然指的吴懿和严颜。
“不敢。”赵云闷闷道。
吴懿主动暴露张任的兵防部署,严颜招降沿路的将士,两人都是有功之臣,他怎敢看不起。
“你啊。”诸葛亮笑着道,却也无可奈何叹了口气。
诸葛亮听到身后的声音,招了招手,用口型说道:“来哄孩子。”
刘备无奈,走到赵云左边,也坐了下来。
“行了,在帐中就看到你蔫了的模样。”刘备没好气道,“刘璋部下,士族复杂,他们这些人效力不过是为了利益。跟着我他们得益更多,自然降了。你有这时间想这么多,还不如想着进成都后怎么打汉中。”
有吴懿的相助,自然破张任要顺利得多了。
自家弟弟,怎么跟马孟起在一起久了,变的这么孩子气来?
“我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们。”赵云轻声道,“我只是为我师兄不值。”
张任浴血奋战,身边的人一个个在捅刀子。
刘备直接动手往他头上一敲,凉凉道:“张任要是值了,我们就完了。”
赵云捂着头,往诸葛亮方向默默移了几分。
诸葛亮笑了,站了起来:“行了,主公,我们也该去布置了。”
诸葛亮使了个眼色,领着刘备离开了。
刘备叹了口气:“这孩子,怕是要吃大亏。”
重情重义太过,根本不适合官场。
幸亏是生在乱世,生在太平盛世,在朝堂会啃的渣儿都不剩。
诸葛亮安慰道:“反正有主公顶着,不是吗?”
“这倒不错。”刘备放轻松笑道。
管赵云在朝堂捅什么篓子,他在后面收拾着就是。
但刘备没想到,刚一入主成都城,自家孩子就开始捅娄子。
等到第二日,诸葛亮按照吴懿的指引,上了金雁桥诱敌。
等张任过桥,四方伏兵皆出。
张飞、黄忠、赵云、魏延,四方包围,刘备和诸葛亮、严颜拨马上前视之。
其他将领见主将被围,当场下马投降。
张任手握银枪,扫视周围。
这个架势,出动这么多名将,可是胜于当年赵云的长坂坡。
刘备缓缓开口:“蜀中众将,皆望风而降,大都督何不降之?”
张任睁目冷笑:“忠臣不事二主!这蜀中,有断头都督,安能有投降都督?”
这话一出,严颜不敢看这昔日上司。
刘备摇了摇头:“大都督,你今降我,即免死。”
张任沉默了一会儿,一字一顿说道:“刘备,我今日即便降你,来日也不会降。”
刘备目光一深,深知张任是在一心求死。
“当全其名。”诸葛亮缓缓道。
张任看了一眼诸葛亮,将枪头对准赵云,朗声笑道:“师门兄弟一场,子龙可愿成全师兄。”
张飞警惕的看了一眼,提矛上前说道:“你已为瓮中之鳖,子龙何须与你一战?”
赵云和张任打起来,当真说不准谁死谁活。
张任只是含笑的看着赵云,赵云拨马向前一步。
“愿闻师兄教诲!”赵云握着龙胆,拱手拜道。
一如十年前,还未下山之时。总角少年也是恭恭敬敬一拜,虚心听着他的教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