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重回80年代暗恋的老婆追我了 > 进城

进城(1/2)

目录

第二天周日,向蔚如约去县城,和施野说好的,今天要去翻译公司,据施野说很缺人,不然也不会求到他头上了。

早上六点,向蔚准时起床,伴着村口的大喇叭和晨光朝阳,沿着这个后世没有办法享受到到天然负离子氧吧三宝村小跑两圈儿,路上还遇到向爷爷。

“向爷爷,早。”

向蔚点头礼貌的朝老人家问好。不管前世还是这一世,他对这位退伍老人非常有好感,尤其是重生回来,第一个看见的就是向爷爷,而向爷爷当天护着夏夏的情景,让他既赶集又天然多了一丝亲切。

老人家年岁大了,跑步是跑不动了,但多年来养成习惯,每日鸡叫就起床,雷打不动要绕村子竞走五圈,除非是下雨,走完之后还在大榕树下踢踢腿松松骨,然后才被老妻叫回家吃饭。他们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儿子顶了向爷爷的班,在工厂里当工人,这种“顶班”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过不了几年便再也不会有这种现象,只有市场经济,靠本事吃饭。

老人家平时家里只有他和老妻,当过兵,打过鬼/子的老人家三观特别正,眼见向蔚来跑步,欢喜得不得了,他本来就嫌弃现在年轻人的懒惰,他认为不跑步就是懒惰,笑盈盈道:“蔚娃娃啊,今天来跑步啊。”

向蔚笑着点头:“恩,恩。”

“跑步好,早晨起来跑步对身体好。”老人家笑眯眯的:“冉娃子呢,咋不把你弟叫来一起跑啊?”

“下次我叫他来陪爷爷您跑。”向蔚笑得灿烂。

“好,好,跑完步去爷爷家吃早饭,爷爷让你奶给你们煮鸡蛋吃。”

“谢谢爷爷。”

向蔚已经跑了两圈,他也不急着跑,便陪着老人一边讲话一边竞走,一大一了会儿话,到了一个分岔路,他要回家,向爷爷要去榕树广场。

“向爷爷,我回家了噢。”

“唉,还这么早,陪爷爷去榕树下打一会拳嘛。”老人家特别喜欢向蔚,挽留着。

老人家的语气让人非常舒适,似乎还带着一股特有的老小孩的“撒娇,”特温馨,让人听着有一种朴素的好感。

向蔚喜欢这种与世无争无忧无虑的生活,不过,还是要赚钱的。

“今天不行啦,我要进城。”

“咦,进城?” 老人家停了脚步:“你要坐大巴车去吗?”

“是啊。”进城的车,从镇上到城里每天有四趟大巴,也只有大巴车到城里。

“那,帮爷爷带点鸡蛋给向报国,方便不?”

“好的。”向蔚爽快答应,向报国便是向爷爷的那个顶班工人儿子,因为在车站旁边的工厂上班,向蔚下车便带过去很方便。

“好,那爷爷去准备鸡蛋,你什么时候走?还记得路吗?下了车往左拐,出门便是,上次爷爷带你去过的。”

向蔚点了点头:“七点半走,我记得的,放心吧向爷爷。”

待到和老人家分开,向蔚眯着眼睛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向爷爷说带他去的那个记忆,对于他来说,那还是前世的记忆了,相当久远;当然,在向爷爷眼里,其实也就是几个月前的事,向蔚和父母去县城遇到过向爷爷亲自给儿子送鸡蛋,听说他媳妇怀孕了。

回到家,夏一冉才起床,小家伙还是有点赖床,向蔚也依着他,孩子嘛,睡得多长得快,他这个做“家长”的不能苛刻。

用过早饭,向蔚提着给向报国的一筐子鸡蛋,身后跟着个夏小尾巴,进城。

临走之前,马巧娥把董向荣提来的两条烟一瓶酒塞给向蔚,让他带去给施野,理由是人家给儿子介绍了个工作,给向蔚弄个大红脸,父母其实很开明,这些人情世故是要的。

不过向蔚拒绝了,他想说,其实,自己有点嫌弃这个烟和酒吗?

当然,并不是说董向荣送来的东西不好,向蔚没有这么功利,对于农村来说,这样的礼物是很合适的,但施野不一样啊,他是城里人,这时代城市和农村很有区别;看出来了,施野家境很好,这样的东西送过去有点东施效颦的感觉,说不定人家还不知道如何处理。

吃,没人吃,档次不够;送人,他那个圈子送谁?拒收,尴尬不?他相信施野也不会这样。

向蔚觉得,其实,如果要送,还不如送一篮子鸡蛋,毕竟土特产还可以吃嘛。

拒绝了母亲的提议,他拉着小孩儿飞快的跑掉了,因为马巧娥叨叨叨一直不停的说,一定要他们带上,向蔚只好开溜了。

“唉,蔚蔚……蔚蔚……你这孩子,面皮怎么那么薄……”

“好啦好啦,巧娥,既然儿子不要,那这烟,我可以抽了吗?”向建波眼馋着呢,这么好的烟酒,他也想要享受一把。

……

下了大巴车,向蔚先把鸡蛋给向报国送去,向报国感谢一番,还邀请他们中午去吃饭,向蔚拒绝了,他顺便打量了下向报国的工作的地方,是生产什么东西的向蔚没注意,但看到这个厂子的地段和规模,向蔚心里疙瘩了下,他想起来了。

这个工厂过几年就会倒闭,具体哪一年,向蔚不记得了,但他知道,那时候有一家工厂因为发不出工人工资,后来只好变卖资产,据说一大堆的机器什么的,只卖了几十块钱,很多人在这里捞了一笔,好像就是这一家。

这是时代的趋势,九十年代初,有一大批工人下岗,随即也有很多工厂会倒闭,因为改革开放之初,会有一些漏洞,计划经济转市场经济,还没有那么完善的监管,人心,是这世界上最难控制的。

这也只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全国都这样,很多人发“国家财”,倒腾一些倒闭的国有厂子的器材发了大财,以此积累了第一笔原始资金,此后几十年过去,还有人在网络上“幻想”自己重生回到那个年代,靠倒卖就能发大财。

说实在,向蔚却很瞧不起这样,既然有机会重生,为什么不凭自己本事吃饭,还要去占“国家便宜”,虽然,这样的倒腾并没有损害民众的利益,但却是掏了国家财产。若真的有那个本事,去苏联啊,苏联解体,机会不要太多,你要有本事,不怕吃“花生米”,航空母舰都可以倒腾。

所以,这也是向蔚现在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原因,他明明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初会催生一大批投机倒把一夜暴富的人,有人大字不识一个,但却是富翁,但他不愿意这样,就算他现在已是大学文凭,他还是想要走一条光明正大的康庄之路。

是榜样,也是正能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