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重回80年代暗恋的老婆追我了 > 开业

开业(1/2)

目录

不用说, “伴夏”便是向蔚的笔名, 而《青衣侠》就是他写的中篇。

八.九十年代,人们喜欢看武侠, 武侠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优秀的不少, 但读的多了便让人有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无非就是恩怨情仇那一套, 无论主人公会有什么奇遇,一开始总会“憋屈”之感, 因为,你不能让一个人一开局就是满级呀。

可是向蔚敢!

因为他的主角是“重生”的。

重生打脸, 一路飞一路爽, 让你带入下来无丝毫憋屈之感,读下去欲罢不能,这便是“爽”文的特色了。

向蔚选择把稿件投给了《知音》。

《知音》,能当选中国十大杂志质疑,创办于1985年, 很多影视改编都出自于这本杂志,甚至可以说, 没有任何一家杂志的改编率有高,可谓神刊了。

向蔚选择它的原因, 除了知名度之外, 还有就是看中它的狗血。知音上狗血离奇的故事不要太多, 证明这里的编辑接受度高, 要知道,他写的是重生爽文。

他想靠这个赚点钱,零散的时间集中利用起来就行,当然,他也可以向《人民文学》投稿,且一般几千字的稿件就好,但那边稿费低,而连载的稿费高,且后续还有出书等的收入。

事实上,向蔚并没有把握,他现在写这样的题材能受杂志主编的青睐,虽然,他相信未来的网文,这样的爽文会掀起一股热潮,可是这是实体连载文学,并不能实时监控数据,只能寄希望于看稿的编辑,如果对方看中了,才有机会刊登在页,大众才能看见。

所以,他只写了一段,如果后面苗头不对,他便不准备继续写了。

投稿之后,他便不管了,想管也管不了,因为这个时代,乡下电话并没有普及,他只留下了一个收稿地址邮编和笔名,想着,一来一回用的时间少。

————————————————

这两周,靠着翻译,向蔚拿了一千多快,这笔钱给向家带来的震惊可想而知,向建波恨不得向全村人们拿个大喇叭广告一番,这两天走路脚下生风,不过向蔚叮嘱不要透露,他不想被围观、

毕竟,两周之内赚钱一千多快,这在乡下,大部人人家存这么多钱,起码需要两年以上,这年代,钱很值钱,他可不想大家都盯着他,打听这打听那的,那样不自在。

于是,虽然向建波很想嘚瑟,但儿子叮嘱过的事,他们一向以儿子意见为准,所以这几天总是憋的慌也憋着,总归,不能拖儿子后腿是不。

“蔚蔚,明天要去跑车了,我和你去一起去吧。”在饭桌上,向建波提议道。

马巧娥把两只鸡腿夹起来,两孩子一人一个,向家表达开心的方式就是“今晚吃鸡”。

“对,让你爸跟你一起去,也可以给你参谋参谋。”

“行是行,不过……”向蔚顿了顿:“怕位置不够坐。”

“哥哥,我不去了,我要在家做作业。”夏一冉懂事的说,哥哥去哪都带着他,夏夏自己也不好意思呢。

董向荣明天要拉一批货去C市,拉到卸货,估摸要晚上才能返回,向蔚早就算好了,也和董老板确认中,中间这段时间,他刚好去批发市场看看,到时候顺便用车拉回来,这也是一开始就说好的,董老板没啥意见,甚至还问需不要帮忙,如果要的话,他把儿子也带过去,到时候和向蔚一起。

董向荣才不会说,他去看了铺子的装修,大吃一惊呢,所以才说让儿子跟着去,说不准还能学点东西,反正自己有车,方便。

衬衫,牛仔裤,阔腿裤,棒球帽,连体裤,西服,裙子等等,这段时间向蔚不仅研究了香港电视剧里明星的穿衣打扮,还到县城里逛了几圈,和同学们的交流中也知道他们的爱好,大概是那些衣服,他们不是不爱美,谁愿意天天穿喇叭裤啊,只不过是因为买不到更好的而已。

倒腾服装,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都有很多人靠这个发财,因为人们爱美,大胆时尚,勇于尝试,但奈何找不到时尚的衣服啊。

C市莲花池,是专门的批发服装基地,向蔚在这里转转悠悠好几个小时,已和董老板说好,六点准时集合回家就好。向蔚精心搭配,他相信,靠着即将火爆起来的牛仔裤,他也能让父母在乡镇的铺子火爆起来。

————————————————

“向家服饰”开业这天,六点钟,董向荣来到了铺子外面,今日逢双,赶集日,不过因为时间早,街上人很少。

“恭喜恭喜,开业大吉。”

董向荣提着一饼鞭炮,炸了个响。

“董老哥,你太客气了,昨天不是刚放过吗?”

因为“向家服饰”开业,向建波昨日才办了一顿招待,请亲戚朋友们吃了一顿饭。

“昨天是昨天,这是今天的,老哥我一会要出门,先来给你炸个开门红。”

“谢谢,谢谢!来抽烟,抽烟。”

这是三宝村的习俗,农村里,谁家有大事喜事,大家都要来“祝贺”一番,一般都是拎着两饼鞭炮放一放,然后在主人家吃个饭什么的。

主人家不会主动叫人来,不管是亲戚还是邻居,都不会主人请人上门,但约定俗称,大家要来的话只能是同一天来,因为主家只会那天请吃饭,愿意来的人都可以,上门是客,虽然这样说,一般关系不好,人家也不会上门来给你放鞭炮,那不是把你家炸红了吗?

“向家服饰”装修可谓是整个修文镇最有情调的了,别具一格,在这些古朴没怎么打理的乡下小铺中,这样的点很吸引眼球。

进门便可看见整个店铺所有款式,况且这些都是经过向蔚精细挑选,中间童装,左边男装,右边女装,最高兴的莫过于夏一冉了,他上身穿小体恤,下面是牛仔裤,这样的搭配在修文镇可从来没见过,牛仔裤看起来结实又耐脏,不要太时尚。

门边还有两个大大的穿衣镜,台面上还摆着好些照片,那是向蔚和施野用单反专门拍出来的,模特就是向蔚和夏一冉,还有两张向建波和马巧娥的,穿着各类衣服,一看就知道穿上身的效果。

前两天向蔚在铺子帮忙,第三天,向家服饰就全部由马巧娥和向建波看了,索性铺子看一天休一天,家里农活也有人干。

所料不错,铺子生意好得一塌糊涂,看着父母晚上回家扒拉着包包把钱拿出来反复数的开心样,向蔚也就放心了。这时候的衣服是暴利,尤其是向蔚买回来的那些以前乡镇上没有的新款,每一件衣服都是翻倍甚至两倍的卖,第一天便赚了两百多,这还是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有向家铺子的情况下。

“蔚蔚,想不到开铺子这么赚钱。”马巧娥眉开眼笑,这么多钱,一天赚到的,在此前,她想都不敢想。

八十年代,赚钱就是这么容易,只要你愿意吃第一口螃蟹,那你便能分一杯羹。向蔚笑道:“妈,后面生意应该还会好。”

很多人会听到口碑而来,不过等大家都买过一轮,稳定过后,生意便会慢慢归于正常。

“恩,儿子说的一定对。那这钱,妈把本钱刨出来,剩下的给你存在银行去?”

向蔚黑线:“妈,存银行可以,但要存活期,这钱放着有用。”父母一辈子的理财观念就是有钱了赶快存银行,殊不知钱能生钱,放在银行虽有利息,但对向蔚而言太少了。

“行,那妈去单独办一张卡,这卡……”马巧娥有些犹豫:“妈给你拿还是你自己拿着?”

若是以前,她肯定不会问这个问题,这么大的资金肯定不能放孩子手里,可是现在,她观念有所改变,这一切都是儿子带来的,儿子的头脑比他们这些老古董灵活多了,所以,钱给儿子拿着,天经地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