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1/2)
“哈哈,好小子,今年又是你拔得头筹啊…”校验官中有一个是太武院的师傅,见状走过去拍了拍沈辰风的肩:“不亏是沈家子孙,未来可期啊!”
沈辰风转身与其应承了几句,不一会儿,另一个校验官走过来说:“沈六郎,快随我一道去面圣吧!”
今年有不少空置出来的武将头衔,依着沈辰风即将弱冠的年纪,圣上今年恐怕会直接授其职位。
这事殿内众人心里都有数,虽说如今武将没落,但官衔在身,就是拿俸禄的朝廷命官,所以说起话来也显得更为亲和了一些。
云王的手指间在杯口边缘滑动,淡淡开口:“众位大人留步,还是由本王带沈六郎前去吧。”
“是!”殿内众人纷纷弯腰应声,心下对沈辰风更是高看一眼。
方才就是云王同他们讲,沈辰风的枪法比六殿下更胜一筹,故而才能早早判了输赢,没想到如今更是要亲自带其面圣。
莫不是这沈家同云王搭上线了?怎么之前没听说过呢。
沈辰风朝云王拱了拱手。
云王起身,面色淡淡地看了他一眼:“走吧。”
两人前往校验台大殿,一路无语。
-
校验台的大殿位于百花园林的正中心。
文帝已经来了有一阵子,这会儿正同几个亲近的内阁大臣闲话。
云王带沈辰风来面圣,殿内一时安静下来。
“臣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云王先行拜见。
沈辰风紧随其后:“草民见过皇上,皇上万岁。”
文帝凝眸叫起,抬手示意云王先落座,又将沈辰风上下打量一番,爽朗地笑起来:“你就是沈明武之子?”
沈辰风站起身,高大魁梧,不卑不亢:“草民正是!”
几位内阁大臣纷纷扬起嘴角。
“好啊好,沈家栋梁,如今已是第九代了…”文帝说着,面上不免流露出些许惋惜。
两侧的内阁大臣们也纷纷叹了口长气。
众人纷纷思及过往,心底更是唏嘘。
其实这沈家的祖上原是割据一方的雄霸,养着六七个州的兵马。后来沈家女儿嫁给了始宗皇帝,并助始宗皇帝从马上夺了天下。沈家也一跃成为外戚,荣封振国大将军。
武宗皇帝期间,赵国上下武风浓烈,沈家的风头也更劲,其地位在内阁、丞相之上。但自始宗皇帝之后,沈家女儿也多为女将,不再入后宫,沈家的外戚身份逐渐剥落。而且沈家男儿常年驻扎沙场,家中子嗣始终不丰,故而也并未形成多大威胁。
到了武宗皇帝的后期,沈家嫡系只剩下沈从贤一脉。沈从贤的带兵能力突出,且精通兵法,但其人心胸极大,竟拥兵自重,试图掌权重蹈前朝藩镇格局的局面。
虽后其弟沈从德大义灭亲,却也让皇家对沈家忌惮起来。后来,武宗皇帝将沈氏一族的兵权收回,还将其安置在最为凶险、条件最为艰苦的北胡边关,沈从德老将军就是在北关病逝的。
到了文帝这一代,赵国上下国富民强。遵从先帝遗愿,文帝也有意打压沈氏一族。自沈从德病逝后,便派其独子沈明武前往北关,但只授其振北将军一职。
后沈明武同民间女子穆氏成亲生下一子,文帝又让其将母子二人送回盛京…想来,沈明武怕是也没怎么见过自己的儿子吧。
文帝如今已近知天命的年纪,膝下儿女众多,同沈辰风这般年纪的不在少数,如今一看,自然也着几分源自父辈的感觉。
“你父亲已然来书,应是年关过后就回京了,你有何打算?想讨个怎样的官职?”文帝真是难得这般语气。
几位内阁大臣也知文帝心思,毕竟方才大家就在讨论北胡和亲之事。
说起来,自武宗初期,北胡就屡次进犯。武宗后期,北胡大汗被沈老将军斩于马下,沈家军可直取其都。但武宗已对沈家有了戒心,恐其功高震主,便下旨让沈家军撤退,后扶植北胡大汗的幼子为王…
数十年过去,当年的幼子如今已儿孙环绕,且把北胡搭理的井井有条。此次和亲,就是北胡王为其九子求娶赵国公主的。
其实文帝膝下还有几个未出阁的公主,可谁也不愿意远嫁去那寒苦的北胡之地。
文帝虽心疼,可也知这是两国保持世代友好的途径之一,只是耐不过那些公主的母妃们在他耳边絮叨。
那就不同意和亲!
但赵国之所以富强,就在于数十年内未起战事,民生得以休养生息。
此次北胡提出和亲,其心本就难测,若是处理不好,怕是会兴起一场战事来。
若是真的起了战事,那沈家恐怕又要挡在前头才行了。
想来如今沈家只有沈明武一个,若是真的打起仗来…
唉…
也不知究竟会如何,毕竟沈家军也很久没有打过仗了。
如今借沈辰风之名,给沈家一些好处,让沈明武知道皇家对其还是很看重的,此外又能从其讨要的官职探试其野心有多大。
毕竟,文帝并不是真的希望沈家真的再续辉煌,而满朝文官自然也不想让武将以此复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