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云 之二:第一季还没结束就上了第四季的预告(1/2)
查税这件事,收冲击最大的是荷官。他们的收入本来不高,新人拿的更是全省最低工资,不少人都是冲着不用报税的小费来的。一旦要上税,每年收入直降几千。那些本来就打双份工的,年轻美貌的,语言过得去的,纷纷递交辞职信。留下的多是那些已经在赌场做了十几年,没有其他技能,想走也走不了的。
公司在这件事上撇得非常清楚,声称他们一向要求员工如实申报各种收入,而小费也是由员工组织每周分发的,他们只是起了一个收集转交的作用。他们是怎么对税局说的我们无从得知,但对员工,公司的态度十分明确——这是你们自己的麻烦,请自行解决。这种推得一干二净,置身事外的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也间接导致了之后的工会行动。
达摩克里斯之剑掉落的一天终于来了。八月上旬,税务局审计正式入驻赌场。跟着,每个人都收到税局来信,要求如实上报前三年小费收入。但问题是,信里只说要如实上报,并没说一旦报了,是坦白从宽还是牢底坐穿。
微信群里更是风云变幻,五分钟内能有十八个消息。先是说其他赌场的小费被定了每小时八刀,看来轮到我们至少每小时得有十刀。又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要打官司就要请最贵最好的税务律师。我睡觉前还看到有人在争论,“每个人情况不同,请律师还不如自己去向税局申辩”,一觉醒来已经变成,“大家同心协力请律师,众志成城和政府斗到底”……总之就是第一季还没结束就上了第四季的预告,眼睛一眨就可能漏掉好几季。
所谓民主就是吵吵闹闹,乱七八糟。为了商量请律师的钱怎么出,员工的民间组织一共开了三次会,变了无数次口风,最后定下来随大流,和其他赌场请同一个税务律师。一周后,领小费的桌子上就多了本签名册,愿意集资打官司的上去签名交钱。第一天本子里就登记了一百多个名字。我也上去签了,交了二百五十刀律师费(这笔费用倒是能用来抵税的)。我没打过官司,更没和政府打过官司,但切身利益相关,就算狗急跳墙也要垂死挣扎一下。
那个律师事务所上来就让大家填了一堆表格问卷,其中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你能否提供这三年的小费记录?我能。不止我,很多人都能。但大家当时的念头都是,”我们请律师,是想让他帮我们少交钱的,要是把实际数字交上去,岂不就要按实收报税了?“所以实际上,包括我在内大部分人都在问卷里写下了,“不能”。
问卷交上去后,还没等到律师消息,税务局的第二封信又到了。也不知道他们用了什么办法,擅自给我们决定了那三年的小费金额。坦白说,那个数字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趋势是对的。赌场那几年生意不错,小费收入每年都在升,税局定的小费升幅和实际升幅差不多。说不对,是因为这数字比我们的实际收入还高了百分之十。比如第一年小费平均每小时7刀,他给定了7.7刀。但我们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去跟税务局说,“你们搞错了,我们的实际小费是每小时7刀,看,这是记录,一年实收一万四”么?那又要怎么解释,在已经有记录的情况下,我们每年的不报和少报?
我们没法解释,所以也没人敢去向税务局喊冤。但同样的问题,后来由我们自己请的律师提出来了。那是在一次员工问答会上。大家踊跃发言,纷纷表示税务局定的小费金额是错的!
律师是个华裔,年纪不大,据说已经是这个行业中的翘楚。他回答问题礼貌而直接,说,“是的,我知道你们都觉得税务局定的数字不对。你们一共有四百多人,我给过你们问卷,问你们有没有小费记录,有多少人给了我?三个。”他拿出一叠纸,说我对比了那三人提供的每周小费记录,可以看到,三条曲线是基本吻合的。所以,我们会以此为依据,向税务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