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2/2)
珞殷的声音把睚欣带回原本的话题。
睚欣回过神来,略作沉吟,想了个最简单的法子对珞殷解释。
“内武在民间,曾一度失传过。”睚欣道。
“失传?”珞殷惊讶:“为何会失传?”
睚欣说:“内武最早并非一个武学类别,而是从佛、道两个宗学分离出来的一门绝学。”
“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珞殷满脸疑惑。
睚欣示意珞殷稍安勿躁,继续解释道:“诏天帝之前的佛、道两个宗学,表面让门下弟子超脱世俗、悟道得法,背地却一直习武、练武,甚至定期有比试。即便多次引发与世俗的武学门派的纷争,它们依旧维持着习武的传统。直到诏天帝得天启,花费二十余年,才将它们划归宗学。如此,既可以将他们隔离在纷争之外,也可以在内武传承不稳之时,保住这一条根基。”
珞殷察觉出睚欣言辞中的矛盾,问:“你的意思是,内武是佛、道两个宗学无法舍弃的根基?”
“对。”睚欣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道:“曾经一度失传的内武,因为佛道两个宗学的延续,得以再次从佛道两家无法舍弃的基本中凝练,最终诞生出我们现在所用的内武雏形。”
“等等。”珞殷忍不住叫停,提出自己的疑惑:“你的意思是,内武的本质更接近于佛道两家的修道悟法?”
“没错。”睚欣语气里不经意多出几分戏谑地意思:“所以,依照修道悟法之人的理解,内武其实就是集日月精华,凝练气息,再薄积厚发的过程。而所谓的习武之人其实也可以这么来理解内武的本质。”说到这里,他略顿了一下,对珞殷伸出了一根手指,摆了摆,道:“所以,凡人一旦习了武,便算作窥见了天道法则的皮毛,等同于能用自身的力量上达天听。虽然微不足道,却有了质问上天、与天抗衡的力量,虽然微弱,却也是力量。”
听着睚欣的解释,珞殷逐渐垂下视线,目光落在温泉水的涟漪上,呆了好一阵才感叹:“行武倚仗内武,会行武其实等同于超越了凡人,加上近神者——龙者本身姿容非凡、心性博大,他的出现才会如同上古传说的神祇降临,让世间凡人心甘情愿的跪下了整整二十万……?”
睚欣点头:“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
“这……简直如同上古传说一般。”珞殷喃喃着感慨。
“可以这么说,却也并非如此。”睚欣接腔道:“初代沁园之主沁无生与龙者在世的时期,比第一位天帝入主天都府还早几百年。一般人都认为天帝存在之前就算作是上古。”
“那真正的上古是?”珞殷问。
睚欣道:“我觉得是六灵神还在世间的时候才能算作真正的上古。”
珞殷再问:“具体是什么模样?”
睚欣说:“我只知道其中一部分,断断续续,多数连不成故事。”
珞殷问:“为何会连不成故事?”
“沁园里所藏的上古有关的卷轴许多都是残卷,甚至还有一部分被墨笔所涂的黑卷。”睚欣解释道:“我问过上代和前代,他们都说不知道。其他人又没有资格进卷阁,所以根本无从问起。”
珞殷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所有始末。暗自点头感叹道:果然跟蚩索说的一样,睚欣比他们知道得更多。
“相比上古,我其实对初代和龙者更感兴趣。”珞殷接着道:“尤其是初代,我觉得他每次给人和东西取名都很有意思。”
“那个啊……我也好奇过。”睚欣颇有几分无奈地答:“初代在他自己的那卷卷轴里写:‘吾性本懒,奈何为人,呜呼哀哉,简行方之,可有痛快?’”
珞殷眨眨眼:“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天生就这么懒,为什么还要让我做人呢?做人好累的,就不能简单一点吗?我只想活得逍遥快活啊!”
睚欣尽可能用一些表达初代那股子怨念地言辞说给珞殷听。
珞殷听完,忍不住就大笑起来。
原来初代那么取名是因为:懒。
珞殷肩膀直颤,笑了好久才说。
“我觉得初代这点跟你有些像。”
睚欣很是不满的“啧”了一声,道:“像谁都可以,绝对别跟初代相像!”
“为什么?”珞殷不解地看着他。
听到目前为止,初代不仅出力建造了一半的沁园,性格还很有意思。
睚欣叹了一声,颇为无奈地解释道:“初代喜欢的人死了。”
“……怎么会?怎么死的?为何会死?”珞殷难以置信地看着睚欣。
睚欣则有些惊讶的看着一连问了三句的珞殷,完全没想到他会如此关心一个千多年前就已经故去无名之人的生死。
“到底是怎么死的?”珞殷问。
睚欣叹了口气,对珞殷道:“卷轴上没写那个人怎么死的,也没写为什么会死,初代就只在他自己的那一卷卷轴最后写了一句——‘三魂轮回,不得往生,隔世重逢,唯望勿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