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仁风二(2/2)
仔细一算,平鸷和肖愈返回京城正好是在半月前。赵镌在和滕芷兰见面后,就算在路上停留许久,也该早就抵达。那么就是说,这一个月里,赵镌一直被困于京城。这么大的事,消息完全被垄断,没有一个人人知道。而在孙斤被抓后,赵钦才透漏人在建福寺的讯息,极有可能,聂同会告诉平鸷这件事,也是皇上的授意。原来皇帝陛下不信任太子吗,他是一直在试探自己的大儿子?
或许不是不信任,而是,不看好?
“还有什么吗?”平鸷问道。
肖愈一歪头想了想,说:“没了。”
平鸷缓缓说道:“赵镌来了京城,肯定是因为吴自扰的事,特来与赵钦谈判。赵镌是吴约的生母,而吴约多日以来闭门不出,真是巧啊。”
肖愈听懂他的话了,吴约不吭声,徐梧也不吭声,至于徐楠被困在家里的原因,看来也有待商榷。安王一派都在静静等着吴自扰出事,这个节骨眼上,谁都不想当出头鸟儿。
做官一年多,平鸷一直保持中立。对许多人来说,中立即是为了看戏消遣打发时间。有时候戏看多了,就忍不住想下水掺和一把,于是水越搅越浑,浑到发了臭。待等到需要排除水中泥沙,捞尽秽物的时候,反倒又没人出力了。
“肖愈,我明日要再见一次聂同。”平鸷说。他离京在即,现在和聂同走得近,其实不是什么好事。
肖愈望着他,良久才说道:“好。”
翌日一早,他直接上门去找聂同,聂同急得大喊:“祖宗!你来我这儿这么勤快,不怕给自己惹事吗?你到底知不知道要避嫌啊!”
“下官一个人来的,没有人看见。”平鸷回答说。
聂同愁眉苦脸道:“平大人来我这儿有何贵干?”
平鸷也不迂回,直接说明来意:“尚书大人,启程之前,我想见太子一面。”
“你求见就求见,自己递上拜帖去东宫,来我这做什么?”聂同说。
平鸷回答:“太子闭门谢客,谁都不见。如您所说,大家都忙着避嫌,按太子的性格,他绝不想拖累别人,自然也就不会接我的拜帖。只有通过您,太子才会见我。”
聂同迟疑片刻后最终同意了平鸷的要求,他给了一个信物,说只要拿着这样东西,太子一定不会赶他走。
事实证明这信物的确好用,平鸷带着它顺利进了东宫。
赵砌真的病了,不过病情没有外面谣传的那般恶劣,他看起来精神有些不大好。重瞳本来在徐楠的治疗下有了很大改善,但最近不知为何,徐楠送来的药没停过,但药效不如以前好。毕竟这段时间他如履薄冰,徐楠也无法再来东宫改善药方,病情能有起色才怪。
赵砌眯着眼睛问平鸷:“偏偏挑了这么个时间见孤,是有什么重要的事么?”
平鸷直视着赵砌的眼睛,说:“太子最近过得如何?”
“如你所见,不怎么好。”赵砌说,“你站得离孤太远,孤看不清你。”
平鸷闻言向前走了两步,说:“太子曾将京城所有乞丐人口编录在册,根据其自身情况,或安排劳作,或被安置在大同馆安养。”
“没错,平卿有何见解?”赵砌道。
平鸷也眯了眼睛,说:“我今天是来为太子献计。如今您龙游浅滩,为何不好好利用您从前做过的功绩。大同馆的平民百姓依赖您的援助才活了下来,不如就借助他们,让众人对您的感激宣之于口,让更多的人听到百姓的看法。陛下是一代明君,最重视民意,凡民心所向,定会思虑再三。如此一来,太子您的困境自然也就能化解了。”
赵砌沉寂不语,即便是平鸷就站在他的面前,他也无法将平鸷整个人看清,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
“平卿,你回去吧。”赵砌感觉自己的眼睛很酸很痛,脑袋也胀得难受,他的声音轻轻的,可以从中听出浓浓的失望,“你不该是这样的,正则堂也不该是这样的。这样说你应该不会信,但孤从来没把党争放在第一位。所谓争,是为了日后天下大同,是一种实现期望的手段。但要是争过头,一切都为了争而争的话,那不就是本末倒置了。”
平鸷的眼神在这一刻焕发出光彩,他声音有些嘶哑:“太子,臣还有一计。”
赵砌闭着眼睛,这样能稍微缓解一些:“平卿想说就说吧。”
平鸷道:“这一计很简单,臣前往荆州,查清此案,还太子一个清白。”
作者有话要说:我擦嘞,真是服了自己了,都超过五十万字,第三卷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