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2)
他早已知道谢家会覆灭,所以先下旨保护好出身谢家的皇后。
可惜郑煜安暗地里不遵守他的遗诏,他暗中逼迫了皇后,皇后最终绝食身亡。
朝堂上下都以为先皇逝世,皇后抑郁而终,无人知道其去世的真相,他依旧是他的伟大帝王。
这也能解释了,为什么皇帝那么宠爱原主?无论原主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会被原谅,所有的皇子公主都没有原主受宠。因为是捧杀,他要给谢家坚不可摧的堡垒制造一个突破口。
也能解释了,为什么郑煜安诬陷太子和其母亲常贵妃坑害其他皇子,证据确凿。十二个皇子被他们杀死了一半,按理说是诛九族的大罪,常家都要被牵连,无法幸免,但皇帝最终只是杀贵妃,贬太子为平民?
因为皇帝知道太子和其母常贵妃是无辜的,太子和其母没有大错,他只是不属意太子继承皇位而已,他更喜欢三皇子郑煜安。
因为太子痴情原主,若他登基,谢家将继续昌盛,越来越强大,郑家社稷危矣。
而只有三皇子郑煜安明白皇帝的心思,虽没有交流,但他按照皇帝的想法娶了他痛恨的原主。
虽不喜爱她,但颇为纵容,原主怎么作他都不和离,即便原主杀害了他唯一的亲人季荷,他也不立即杀了原主。他给原主希望让原主以为他也喜欢她,放任甚至引导原主杀害他心爱的女子。
他则成为了被迫害被压迫者,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而且也利用了原主,让谢家与其他世家交恶。最终带领其他世家毁灭了谢家。
这是一个历经两代人,算计两代人,筹谋几十年的阴谋,谢家覆灭是必然的。
从原主出生开始,她就被利用了。
小时候在宫中长大,能自由出入皇宫,凌驾于伦理道德和律法之上,数次违反律法而安然无恙,谢家其他几位嫡女全部夭折,都是被设计好的。
皇帝选择原主,一是因为她父亲是谢家家主,在谢家威望极高。二是因为她是个女子,纵使拥有太多权利,也无法登基称帝。
这才符合权谋小说的定义。
什么男主郑煜安和他侍妾们感天动地的爱情?为侍妾们复仇毁灭谢家?他的种马形象?全是假的。
连男主唯一的亲人季荷,都比不过权势,或者他们的主仆情谊并不像郑煜安所表达的那么深。
大部分爱情是作者强加的。因为它能推动剧情发展,维护男主角神圣形象。还能掩饰为争权夺利而不顾一切的丑恶事实。巧妙转移了注意力,避免被女读者骂利用女性的情节。男主角郑煜安见一个漂亮女子就爱一个的种马形象,还能吸引男读者。
现在她主动给郑煜安娶了他心爱的女子,他却对她们确无动于衷了,这些变化也能解释的通了。
因为她成为了原主,郑煜安无论对侍妾们再好,她也不会杀了她们,污谢家的名誉,代表谢家与她们背后的势力交恶。
谢家错在权势太盛,原主错在是谢家家主的女儿。
原主祖父谢太师三朝帝师,兼国子监大司业,桃李满天下,文可掌握天下舆论。
原主叔父镇守边疆二十多年,掌握大越国一半兵马,武可保大越社稷,亦可毁大越社稷。
文与武二者掌其一并不可怕。掌文者没有武力逼宫造反,不足为惧。掌武者若强行发动战争则名不正言不顺,会引起天下讨伐,并且还有另外一半旗鼓相当的兵马与其抗衡,胜利希望渺茫。
但若文与武皆掌握,就会产生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们,发动战争会变得名正言顺,带领天下人共同讨伐皇室,可轻易推翻大越皇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