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唐僧过阳关 >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五章(1/2)

目录

唐僧他们走啊,走啊。这天他们走到了喜安市。这是一个省城,也是一个古都城市。将近八百万人,高楼鳞次栉比,宽敞的街道,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商埠云集,市场繁荣,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他们走到皇城东路时,只见街道两旁蓊蓊郁郁的法国梧桐树下站着黑压压的人群。这些人大都是老头老太太,他们有的拉着横幅标语,上面写着“依法维权还我血汗钱。”;“公平正义是国魂不能丢弃”。有的举着牌子上面写着“华西专修学院还钱”;“喜安金融学院还钱”;“闪西金强诈骗”;“喜安联大学院还钱”。还有些业主恭恭敬敬地举着国君和宰辅的画像。

原来,三十年前,民办“华西大学”在该市兴办,在全国开了民办高校的先河。随后该市的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士也加入办高校的行列,进而牟取红利。他们大都租赁上千亩土地,边办学,边招生,边扩建教学基础设施和购买教学设备。由于建校资金银行不予支持,经上级批准,他们开始在民间集资。他们到处宣传,先是在市里集资,后来每天出动几十辆大巴车到附近郊区拉回许多人,让他们到学校参观,并向他们大谈特谈学校的美好前景并承诺若参与集资将有较高利润回报以坚定他们投资的信念,最后免费供应他们进餐。这些人参观后便纷纷解囊相助并与高校签订了投资协议。据统计,高峰时,该市民办高校多达一百四十多所,曾经被省领导自豪地称为“教育硅谷”,后来经过合并淘汰剩下了现在的十多所。这些学校的建设资金国家始终不予支持,他们就依靠民间集资,及招收学生的学费维持。近几年,公立大学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民办高校生源锐减,学校的收入也随之下滑。靠招生生存的民办高校举步维艰,有的已到了办不下去的地步了。去年冬天,喜安联合大学三千多名学生在没有空调的教室里冒雪上课时,校里的领导突然人去楼空。许多业主再也领不到利息了,投资就更不用说了。近三年来,人们纷纷到区里市里、甚至到省里反映问题。可一些官员态度坚定地回答说:“非法集资,后果自负。”面对政府不作为的现状,人们非常气愤,他们辩解说:“民办高校的集资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怎么是非法集资呢?”面对不断上访的群众,主要领导或避而不见,或一推六二五。让人觉得天下好像没有政府一样。那可是退休人的养老钱;那是人们治病的救命钱;那是老人给儿子的结婚钱;那是人们安家的买房钱。王小莉、李香香等一些人因要不回钱被迫自杀,一些老人因要不回钱气的卧病在床,一些家庭因要不回钱妻离子散。因而引起人们不断集体上访,□□示威,围堵政府部门,据不完全统计十所民办高校融资多达一百二十多亿元,受害者多达三万多人。

唐僧见街道上这么多人,便上前问一白发老头道:“大叔,请问这么多人,都是干啥哩?”

老头见他是陌生人便问道:“你们不是本地人吧?”

唐僧和气地说:“我们是东土大唐的。”

老头仰起头道:“难怪呢!”

接着唐僧关切地问:“发生什么事了?”

“哎——”老头长叹了一声说:“说来话长了。”接着老头把三十多年来,民办高校靠集资发展,到现在陷入困境,业主们要不上利息,连老本也要不回来了及相关部门不作为的事简述一遍,末了他又说:“听说朝中来了巡视的钦差大臣,今天,大家来给他们送信来了,还让他们给国君及宰辅转交一封请愿信。”

唐僧一听不赞同地说:“派一个人或几个人送来不就行了嘛!干嘛要来这么多人呢”

老头眉头一皱担忧地说:“我们怕官府阻拦,送不进去呀!”

唐僧同情地问:“信送到了吗?”

老头如释重负地说:“谢天谢地,信总算送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