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1/2)
四个人终止演唱拿着乐器走到灵棚前停下。组长见状放开嗓子对着话筒吆喝道:“法事开始。孝子上香。”
李友德起身上前点了一支香恭恭敬敬地插在香炉里,又回身跪在灵前。组长大声说:“乐队奏乐,圣僧诵经。”
乐声凄婉低回,人们沉侵在悲痛中。唐僧双目微闭,双手合十举在胸前轻车熟路地念起了超度经。那佛经像是劝勉激励;又像是超凡脱俗;又像是向往幸福极乐。十多分钟后,唐僧念罢了佛经,乐声也戛然而止,孝子们放声哭了起来。灵棚前“噼噼啪啪”放了一通鞭炮。这时,有几个女人走进来拉着孝子劝道:“别哭了,别哭了。”众孝子这才止住了哭声,李友德哭过后连磕了三个响头起身又坐到了一边。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当众人一脸茫然的时候,半仙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好,好。不愧是大唐高僧,这经念得实在地道,真好,真棒。”
小波见状满心欢喜,他站起身说:“圣僧,辛苦了。谢谢你们。”然后对组长说:“总管,好好招呼高僧们。”
唐僧他们起身而去,总管把他们让到院里的一张桌前坐下,一招待员前来给他们每人倒了一杯茶水。唐僧端起茶喝着忽然听到身后邻桌旁坐的一个中年妇女问:“进礼了吗?”
身边的年轻媳妇说:“进了。”
中年妇女问:“进了多少?”
年轻媳妇有点心痛地说:“100元。你进了多?”
中年妇女也有点心痛说:“跟你一样多。”接着抱怨道:“这月我家出礼都花去八百元了。接着还有三场事,一场事是干儿的儿子满月;第二场是外甥搬家;第三场是娘家侄儿与第二个媳妇离了婚,现在又复婚的第三次结婚,还得三百元出。这不几天出一张一百,不几天出一百,沉甸甸的,怪心疼人的,压力也挺大的。”
年轻媳妇皱着眉说:“上一月我家出了七百元过事礼,这一月又出了六百元。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以前我家出礼没现钱就打欠条,还了四百元,现在还欠七百元呢!”
唐僧一听转过身来吃惊地问:“过事添礼你们还有打欠条的?”
中年妇女见怪不怪地说:“有。老百姓家里哪有那么多银子钱。”
唐僧又问:“这打欠条的多不多?”
年轻媳妇无所谓地说:“我们这地方很普遍。有人过一场事就收了一把欠条。”
唐僧好奇地说:“我见过政府拖欠工资给教师打过欠条,农业税政府给村民打过欠条。还没有见过过事行礼打欠条的。这真是咄咄怪事!东家也好意思收欠条?”
中年妇女平静地说:“哪有什么不好意思呢?谁家的银子钱也不是大堆,谁也会有脚拌不着的时候。我家打过事礼欠条累计一千多元了。今天进这礼我还是借的钱。”
一个外村的妇女插话道:“小波家不是说进不进礼都行,你们不会不进吗?”
中年妇女无奈地说:“你们是外村人,你们不进能中我们不进不行。”
外村妇女不解地问:“为什么呢?”
年轻媳妇解释说:“我们是一个组的,又住这么近,以前我们过事人家给我们出过现钱礼。我们以后还要过事呢!”接着感叹道:“一年过事礼钱都行不起。这风气真让人头疼。”
中年妇女抱怨说:“这也没人管管。”
唐僧转身的时候看见不远处总管在给人说话,便起身走过去说:“总管,活干完了,我们要走了。”
总管赶忙劝道:“圣僧,你先去坐那儿,我去给小波说说。”
唐僧点点头说:“中。”
总管走了,唐僧回到了座位上。不大一会,总管领着小波来了。唐僧站起身迎上去说:“东家,任务已经完成了,我们走了。谢谢你这几天的盛情款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