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景侬(1/2)
【第十三章 景侬】
清水阁外戚之女尹敏嫁入景氏育一子,名侬,是冬日腊梅开时生,故字若梅。
尹若梅生在一个奇怪的家庭,母亲是修仙世家尹氏的外戚,原本应是像一般的亲戚一样入清水阁修行悟道,但还未得道,长辈就让她“下嫁”给了一个中了探花的进士,为的是尹氏可以如白家那样,在朝廷中有个“照应”。
这“照应”不言而喻,自是当朝官府会对信得过的修真世家多些赞颂,这样自会有更多的崇信者前来修行,开枝散叶,永不破落。
虽然修仙世家并不全靠朝廷的扶持,更多的是靠自己惩奸除恶,驱邪除祟获得赞誉,但很多事情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所以各大世家都会挑选些合适的外戚嫁入官门,当然,那些籍籍无名的小门小派和其他武林门派也都会争破脑袋,把自家闺女送上这条路。
甚至有些世家家主把不用继承家事的小儿子自荐给了皇亲国戚的公主,朝廷也乐于接纳这些修仙世家的世子女眷,为的就是平衡权势,一是为君主者必是信服这些仙家的论调,也不能得罪了这些修仙世家,二是,靠他们铲除奸邪保国泰民安。当然还有,便是若遇上什么政变反戈,这些能做非常人之事的修道之人,也是可以帮助平定镇压的。
这些乌七八糟的关系,在互相之间都心知肚明,只不过心照不宣而已。
但就是因为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景父与景母的感情只是平平淡淡,当上个小官儿的探花和尹氏修仙之女一点儿共同话题都没有,有了若梅之后也并未改善。
夫妻不睦,问题隐晦又复杂。太平盛世则官懒疏政,景父看不过眼,一腔热血无处投用,导致官场不顺,家中又没有个知心的倾诉对象,只能借酒消愁,久而久之,官场的失意越发不可挽回,便在铸下大错之前请辞归田了。
景家的顶梁柱突然之间变成了游手好闲毫无用处的酒鬼,景母怎么说也算得上是个大世家的女眷,便有些看不起景父这个人了。
她不甘心让自己的儿子去考什么国试走了其父的老路,也不甘心让他这么平凡无奇地在地里种菜日后当个农人,便和自己的父亲商量,让若梅到清水阁去做个方士,总比以后面朝黄土背朝天要好得多。
当年清水阁刚接掌家主的既是尹沐和尹泱的父亲尹朴元,他那时还十分年轻,被其父亲和自己的夫人管制着,显得有些儒弱,但听闻是姨母之子,就毫不犹豫地收下了。
可那时景若梅已是舞象之年,再从头修学,似是有些难了。
所以很多人都并不看好景若梅的前程,并且当初少年时的若梅因从小没入过仙门,见到谁都低头不语,很是腼腆,不好相处。
景若梅在清水阁里修学之时只对书上说的那些鬼怪精灵有兴趣,每日听完讲学,就捧着书在廊子上看到天暮,也不跟同龄的少年一起玩些钓鱼放风筝的趣事,更不愿去练习骑射剑诀,所以一直没什么人理他,都觉得他是个怪人。
但长此以往可不是好事,他不会骑术也射不会箭,别说落阵招魂或画符驱魔了,连御剑飞行都做不好,故而长辈也都不喜欢他,可毕竟是自家旁系的孩子,不管又不行,于是在当时的家主尹朴元好言相劝毫无用处之后,他被老家主关了禁闭,定让他先得了丹,学会些仙门必会的事情才放他出来。
就在景若梅被强制关在敬书斋习武修炼的这段日子里,清水阁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就是尹朴元受托前往清苑救那场山火,他带着长子尹沐一同前去,长子竟给他捡回来一个逃离火海的幼子,这便是尹肆。
尹肆在清水阁中昏睡的这段时日,景若梅被关在敬书斋的日子也快到了头。他隐约能听到耳中有人对他窃窃私语,便跟老家主报得内丹已成,希望放他出去。
那时老家主身体不适,也不想因为这外戚小辈多做纠结,便看过他一些用符落阵的形法就草草把他放了出去,让他自生自灭了。
可能是那年山火太过惨重,山上住户几乎无人生还,而只有尹肆这么个幼子得以解救,听闻还是尹沐亲自捡回来的,也许是心中疼惜,这清水阁的长子对尹肆格外照顾,这也引得同辈方士私下议论纷纷,便也没什么人愿意亲近尹肆了。
故有景若梅和尹肆这两人都是被孤立的外姓低修,偶然遇见,景若梅竟对这被尹家长子和他青梅竹马的女修两人护在胳膊下、只知道吹叶笛逗鸟的懵懵幼子甚是喜爱,便玩心大起,总是去捉弄他。
两个人第一次攀上话,是几名少年奉命去清水阁山下的村庄除尸患的时候,当时无长辈跟随,几个少年一同前去练习实践,景若梅抓了只小花妖放在尹肆的肩上,因受了惊吓,小巧可爱的花妖一口咬住尹肆的肩膀,又惊又疼的尹肆哭喊着在人群中绕着圈儿地跑,想甩掉肩上的小花妖,可他越是疯了似得跑,那小花妖咬的越紧,这时候景若梅已经笑得在地上打起滚儿来。
为了帮尹肆把肩上的花妖摘掉,尹沐一手举着符篆一手举着剑跟在他后面追着跑,素袖不知如何是好,就只能想办法在前面截住尹肆,两人包夹,终于把他扑倒在地,为了防止他乱动,素袖就把尹肆死死按住,尹沐才用符篆定住花妖从尹肆肩上取下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