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旋(1/2)
“唔,建议吗,”陈又骞微微一笑,笑得诚心诚意,笑得徒有其表,继而谦逊地说道,“建议什么的倒好说,只不过我有一些地方没看懂,还请前辈指教。”
胡春成接话道:“不必客气不必客气,陈先生有什么疑问尽管说。”
陈又骞便直言不讳道:“这规章条例上说,商会的理事会成员是由全体商会成员民主选举出来的,并不同于陈某所知的董事会,可是现在我们的商会还没成立,倒是理事会先办得如火如荼,难道是陈某愚钝,理解错了?”
胡春成的笑容僵硬地堆在脸上,他似乎为了缓解气氛先突兀地干笑两声才解释道:“哎,这个啊,我们这新成立的商会不是需要很多准备工作吗?没有理事会这些工作谁来承担呢?我们都是自愿请缨为商会的建立出谋划策的,便也先以理事会自居,大概也并无大碍吧?”
陈又骞专注而认同地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那么胡先生的这个理事会想必是全心为商会成立服务的…”
胡春成见缝插针地应和道:“对对对。”
陈又骞淡淡瞥了他一眼,继续道:“所以是暂时性的,待到商会成立就当即解散的对吧?”
胡春成本来就发了霉的鸡蛋脸上又结了一层浓墨重彩的绿霜,像忽然失声似的没了话音。
陈又骞倒是很贴心地询问道:“怎么?”
胡春成半晌无言,李齐原却是短兵相接地说道:“陈先生,邵南商会作为新生企业,根基尚还不稳,您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恐怕并不是个明智之举,不如先如此运行一段时间再说。”
陈又骞故作凝神思考权衡模样,心中却冷笑着想道:“好个一段时间,说起来像三天五天,做起来就变成了三年五载。”
“李先生说得即是,”陈又骞的语气忽然凉了下来,像一把在雪水中浸泡过的黑铁刀,不声不响地抵着众人的喉口,“既然商会作为一个新生企业,那我们不如再多点改革创新?单单一个理事会未免有点太单薄了吧?倒不如再增加一些负责部门为商会保驾护航。”
既然要标新立异,那就史无前例地彻彻底底。
胡春成的脸上、脖子上再一次不住地冒冷汗——或许是陈又骞令人捉摸不定的说话方式,或许是他尚还年轻却阴鸷冷漠的眉眼,让他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如临大敌的感觉。
胡春成深吸一口气,问道:“陈先生的意思是?”
陈又骞:“我希望能设立商会的监察委员会,人不用多,负责监督理事会和我这个会长的日常工作,以免出现疏漏与差错。”
胡春成表面笑嘻嘻的,却早在心中将陈又骞五马分尸又弃尸荒野了——这人义正言辞地说着这些,但却是明摆着要安插一支自己的势力来和他们勾心斗角!简直是老太太喝粥,无耻下流!
还是另一边的李齐原从善如流、顺水推舟地吩咐旁边的青年道:“小周,记下来,回去安排一下。”
陈又骞沉声打断,语气不善道:“此事就不用劳烦李先生了。”
胡春成幸灾乐祸地看着陈又骞这气急败坏的样子,立刻添油加醋道:“我们可是很愿意为商会的建立服务的,陈先生不要辜负了我们的一片好心啊。”
但陈又骞对这般阴阳怪调视若罔闻,反而转向冷眼旁观仿佛置身事外的杜芷笙说道:“陈某听闻上海总商会其实几年前就有意向成立监察会,我们邵南创新之初,着实没有类似的经验,不知杜先生愿不愿意赏脸帮个忙,随意选几个信得过的人来承担这一职责?也算是敢为天下先了。”
杜芷笙像没睡醒的老虎似的缓慢地眨了眨眼,但目光却颇有兴趣地在陈又骞身上环绕,许久,兴许
是趣味消磨殆尽,他若有若无地打了个哈欠,眼皮都不抬一下地对身后的跟班说道:“听见了?去办吧。”
陈又骞说得一点不错,上海总商会之中也照样派系林立,整日明争暗斗鸡犬不宁,当时董事会中几个有远见的老头确实动心建一个监察会来牵制一下这种局面。只不过后来世界经济萧条、东洋鬼子大破国门,那位中正委员长不得不换着方子从他们这几位富可敌国的出头鸟身上搜刮银财,大家也就没精力相互争斗了,反是颇有点一致对外、同仇敌忾之意。
现在情况稍有好转,再加上邵南这个新兴的商业据点天高皇帝远,如此尝试,着实值得一试。
陈又骞脸上闪过稍纵即逝的一个笑容,回道:“陈某不胜感激。”
“感激就不必了,”杜芷笙傲慢地从沙发椅上站起来,不徐不疾地整理着衣着,扣上一顶跟班递过来的黑色绒面风帽,吸了一口雪茄,吐出一串烟圈和一段模糊的文字,“祝邵南商会来日飞黄腾达。”
杜芷笙的身后,陈又骞也站了起来,目送他离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