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先生是个多义词 > 第29章 因果

第29章 因果(1/2)

目录

夜凉如水,这个秋天淮北一场蝗灾,整个郑国几乎颗粒无收,昨天送来的粮草都是国库里的陈粮。仔细一检查居然还有一成霉米掺在其中,陈米吃不死人霉米吃下去却能叫人下半条命去。清印查完粮只能冷着脸叫手下士兵把霉米挑干净,否则下一批粮草送到前清家军就都得饿死。

成军渡过淮水已经多日了,他们一点儿也不心急,猫捉耗子似的每每出其不意便来骚扰两圈。清印这两天疲于应对,和衣而眠从来不超一个时辰就必定会被紧急军情惊醒。

“大帅,您休息一会儿吧,昨晚叫成贼扰得一宿未眠,但今天风清日丽他们应当不会挑这个时候再来偷袭了。”清印的参将跟在他身后劝道,他看着清印脸色憔悴疲惫地发黑,突然心就跟着酸了起来。

清老将军死在了战场上,还未及冠的小将军就临阵挂了帅,现在才将将过去三年,如今也才二十一岁的小将军就生生撑起了整个清家军,整个郑国南境的边防。他们追随着这位年轻的将帅誓死戍边,换来的却是今上的猜忌与最恶毒的威胁。

清印抬眼看了看日头,确实是好太阳,四下一片清明,任谁也不会选在这种时候偷袭,那只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可他心下还是觉得不安稳,不知是这几日没休息好思虑过重造成的恍惚,还是有什么坏事真的将要发生的预兆。

他揉了揉不停跳的右眼皮,吩咐道:“去泡杯浓茶来,越浓越好。”

参军担忧得很,但是又不能违抗军令,只能领命去了。但是很遗憾,清印终究是未能喝上这口粗糙的浓茶。

成军确实没在这种好日子里偷袭,他们直接大军压境了。清印在接到军报的那一瞬,整颗心跌至谷底。他们周旋了数月,悬在头上的那把刀终于要落下来了。他马上派人将战报百八里加急送去京城,只求今上能看在他以死戍边的忠义上,放过他清家上下。

……

辗转间古辞回忆了《本纪》里清印之死。郑朝和成朝不一样,成国之内大国师为独断专权从来都鼓吹祝俗分离,皇室子弟没有任何人带祝力血统。但郑朝不一样,郑朝后宫搜罗天下有祝师天赋的女子,生生把他们李家血脉掺和成了祝师血脉,郑朝最后一位皇帝还是一位实力不容小觑的祝师。可惜他自己作死,对人下死咒反噬咒死了自己。

而他下死咒的人正是四方将领及其妻小,是以郑国的将领从来都是战死沙场的。

清印死得算不上惨烈,毕竟严格来说他不算死在两兵交接时。李行是个很能耐着性子的人,他知道对方意在守城便也不强攻,只是吊着清印让他们疲于奔命。两军甚至没有起过大规模的冲突。

清印的身后是万民安居,身前是敌国暴虐的帝王军队。周旋数日,李行终于大兵压境,清印和他的清家军被诱至天坑,十万将士被就地活埋,成军箭雨不断烽火不断。没有一个人爬出天坑,不被箭射死也被火烧死了。

古辞把字里行间的回忆压在心里,继续道:“想要狼王安心无外乎示弱,不过清帅的无俦军实在强悍早已威名远播,现在说大成兵力孱弱的只怕脑子缝都被豆腐渣给糊了,白日做梦。”

“好在,弱也不是只有一种,攘外必先安内,内政不安自然没有余力开疆拓土。”

古辞两三句说出了李行心中所想,倒让他饶有兴味,李行点点头示意古辞继续说。

古辞却只抛出了疑问:“可陛下说要助前世子一臂之力,落玉关的行刺臣还没忘,前世子不像是会受我们所助之人。”

“沙努尔除了马鲁克再无倚仗之人,待狼王真正拿下了王都,只要找个由头就能把他的马鲁克大将军远调边疆,他就彻底成了台前傀儡。狼王从来不是偏安一隅之人,合安有本事

拉拢一个王世子,也有本事催动今后摄政大臣。她如今借着沙努尔搭上了狼王的船,想来已经做好了今后的打算。”

“与其让狼王独大,不如让沙努尔多些争斗之力。那他们再想攘外也得看内安不安了。至于帮,有明有暗不走明道便可。”

“陛下如今如此算计,何不当年将郑室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古辞问。

“无根浮萍,不足为患。”李行淡然道,然后对清印问:“清帅觉得如何?”

清印方才有些出神,但多少将两人的话收入了耳中,他道:“陛下思虑周全。”

他心头疑问终究是没压下去,想着避开李行还不如当着他的面,省得落下猜忌就直接开口了:“大国师果然玲珑七窍,不知入朝前是何方人士。听国师一口官话却说得有几分江南小调般的婉转。”

古辞的脸藏在帷幕后头,问话的人和旁观的人都看不见他的表情,他仔细看了一眼李行,那人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