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同族(1/2)
李行走进博山殿的时候,古辞正在几案边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着他搁在那儿的那些奏折,看起来没什么耐心的模样,挑挑拣拣了好一会儿才抽出一本来细看。
李行走到了跟前他才抬头朝他微笑了一下。自从那一天之后,古辞就再也没有作妖了,他不作妖的时候其实很好相处。有些竟浪荡人世数百年,再没有人会比他更懂得察言观色投其所好了。
只是这种好相处是带着距离感的,而这段距离和前段时间他时不时挑逗李行的时候相比其实没有一星半点的变化。
“我说你当皇帝也不容易啊,大臣家里的狗下了崽都要递个折子给你问声安,你还管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吗?”
李行这才发现他挑拣半天居然挑出了这么一封折子,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这字倒是写得不错,我看看鸿胪寺少卿尚观?我记得这官职是从五品吧,是个人才。”
李行从他手中接过那份折子,“从哪儿看出来他是个人才的?”
古辞顺势挪到角落里,把主位让给了李行,然后说:“笔法飘逸,这内容嘛简约而不简单,且情真意切,看得出着实是位忠义之臣。”
李行没忍住勾了下嘴角,“先生说得是。这个是御膳房刚做的,带来给先生尝个鲜。”他递给古辞一个精致的油纸包,解开油纸一股清甜的艾草香味立马填满了神经末梢。
“青果子?御膳房的厨子居然还会做这个,我好久没吃到过了。”
“这是南都那边流行的果子,御膳房最近来了位江南的厨子,很会做这种小吃食。我想先生你应该会喜欢,就拿了些过来。”
古辞已经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你可终于舍得给我吃东西了,”他一边说一边吃一张嘴忙得不可开交,“唔,这个味儿很正啊,糯米软糯得恰到好处,你也尝尝。”他说着捻了自己吃剩下的小半块儿塞进了李行嘴里。
李行三两口咽了下去,发现古辞还在看着他就说:“很好吃。”然后十分铁面无私地将古辞手上剩下的那几块果子连着油纸一起薅走了。
古辞吃得正开心,手上的东西猝不及防地就消失了。
“这果子不大好消化,先生吃个嘴鲜儿就够了,别贪嘴得为好。”
古辞嘴角一撇,“亏我还分了一口给你吃,小气鬼。”哼,小气鬼喝凉水!
“明天再带别的来给你。喝点水吗?”
古辞接过茶杯:“你最近看起来很闲的样子啊,天天往我这儿跑。后宫三千佳丽不管了?”他默默叹了口气心想,爹可不记得把你写成了个和尚啊。
这段时间李行净睡在博山殿了。
不过话说回来,《本纪》里李行后宫虽丰,但确实没有留下一个子嗣。唉,爹对不起你啊儿子。
李行当然不知道古辞心里头的小剧场,“说起来最近确实冷淡后宫了,先生说我今晚该去那位嫔妃那儿?”
看起来不像是开玩笑。于是古辞也认真思考了一下他后宫里都有哪些人,虽说这边的世界线和《本纪》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不过昭亭山事件之间,古辞是有好好做过功课的。后宫里嫔妃的出身品级他也都了如指掌。
“你既然已经整治了王又新,也算是和秦氏撕破脸皮了。那秦淮中秦公以让‘王又新服毒自杀’来给你下马威,你当然也该还回去。”
“梁大人虽然出身和资历都低了些,但好歹也爬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你这儿也有几份他递上来的折子,我虽没细看但也瞟了几眼,田赋丁税的改革确实迫在眉睫,你不妨让他去试试。”
“我听闻梁德妃仙姿玉貌,秀外慧中,想来是个能为陛下分忧的。”
李行把梁承递上来的两份折子拿出来看了一遍,“先生说的不错,那我今晚就去德妃处。”
李行说到做到当晚真的就去了梁斯仪那儿。
第二天梁承的折子也给批了下去。去年的科举中梁承的嫡子高中探花,之后被分在了翰林院做了个小官,大朝会上这位探花郎忽然被陛下给想了起来,直接调到了兵部原敬良的手下。一时间朝堂上的风向不知转往了何处。
不管京城的朝堂上在刮什么风,大成四望,还是十分平静的。今年阳光雨水都恰到好处,地里的秧苗长势喜人,好不容易安居乐业下来的四境之民一派平和。
边境也一样,天气渐热织锦就不那么受欢迎了。商道上流通的东西自然也跟着换了一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