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君可忘忧 > 乔迁(一)

乔迁(一)(1/2)

目录

江秋亦做梦没想到自己得了贵人赏识,日后平步青云,位居君侧。

这还是要得益于他的诗文功底。

习文殿的学士都出生大家,待江秋亦的态度也称不上好,大抵也难正眼瞧他,并无冷嘲热讽,已是极尽的尊重了。

毕竟他的来历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自古征辟而来的学士官吏,无非是靠在朝廷干事的亲眷才挤进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位,多无才干,在身经多场试炼才爬到如今位置的同行看来,是该耻笑的。

但腹有诗书,不是凭一面之词可以否定的。

很快,江秋亦几度瞻觐皇帝,他所作关于治理州县官员与百姓矛盾的奏本一下于寻常折子中脱颖而出,让当今圣上耳目一新,其中办法别出心裁,随后又因此多次受到了召见。

当初对他不屑一顾的习文殿学士纷纷眼红。

因他的谏言,皇帝几度召见编撰律法的大臣,根据江秋亦的意见商议修改之事。

众所周知,当下最为受宠,语出值千金的大臣,非后来居上的江秋亦莫属。

殷文翊是大殷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皇帝,知人善任自不必说。尽管在君王眼里,江秋亦是天降奇才,不可多得,可旁人看来,他终究是引人忌惮,不堪长久任用的新人。

不过是因为他所提倡的治国之法,路子新颖,常人难以想到,勾得皇上一时兴致。难保来日不会一封朝奏便被贬去偏远之地,再难翻身。

欲诽谤他谋权篡位、启奏皇帝莫要轻信,一意孤行者可自文德殿上百级台阶排到西华门外。

那段时日,朝中浪头极大。

稍有不慎,跌落神坛,迎接江秋亦的可能远不止贬谪这么简单。

可殷文翊选择了信任他,大殷百姓选择了信任他。

千古圣明,心怀家国

朱红御玺,清澄墨辟

今甘身死谗言下,扫祭但留封堆净。

这是江秋亦派人递给皇帝的折子,只有这一首三行诗。

“我甘愿被陛下处死,以堵悠悠众口,但莫忘留给我的坟头一片清净——我这一生,磊落光明。”

无需冠冕堂皇的誓言,一颗滚烫的忠君之心尽 在不言。

效果自然是立竿见影。

殷文翊已全心全意地信任了他。碍于他仕途启于征辟,高居相位已是千古以来的先例,便下诏书一封,昭告天下人,今任习文殿大学土江秋亦为右丞相,官居一品,封号晋渊......

“大人,府上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