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一白二青 > 写完小说才发现自己有强迫症…

写完小说才发现自己有强迫症…(1/2)

目录

写文的初衷是想看自攻自受的水仙文,奈何jj上太少了,想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提笔了,其次是觉得很多对冰山、面瘫这类型的人物创作,基本集中在她的“冷”,对喜欢的人又很温柔,有很强的占有欲,特别脸谱化,所以想塑造一个不一样的冰山,或者说一个更接近真实的、活生生的人。

宋青承漂亮聪明,擅长学习,但又情商低,不擅于交际,所以在交际中处于被动地位,在遇到复杂人物关系的时候,就会逃避,嗯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冷淡就像是面具,是外界给她的枷锁。

但同时,她又有着可爱的、小女生的一面,她也想撒娇,也希望被妈妈肯定,在没有人的时候,这一面就会稍稍展现出来。她也会幸灾乐祸,也会羡慕、会沮丧、会叛逆,开心的时候也想哈哈大笑、大喊大叫,也幻想着快意情仇、潇洒恣意的江湖(从她后来的字迹能看出来)。

所以白武的出现,就是摘掉面具、打破枷锁。

再说下白武和宋青承,两个人是同一个人,但又有些不一样,她们相差13年,年少的自己情感更加纯粹、冲动,处事上倾向于单刀直入,而长大的自己处事会更加柔和些,考虑的东西更多,所以给人感觉会更犹犹豫豫一些。两个人其实都是被动型人格,宋青承在前期也是被动等着白武表白,但到了后期(坦白身份后),宋青承知道白武心性后,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进攻,所以在感情线上,前期白武占主动,后期宋青承占主动。

自古而今,大部分的文学创作里,都在追求着“亦真亦幻”、“欲语还休”的虚实感,就像半遮面的拨弦者,这篇文里所有的路名、学校、地名,或许曾经都出现过,或许你在的城市就有个中山广场,你家旁边的路就是长兴路,而震旦大学是上海交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就是北大的前身,这种亦真亦假的距离感会让你觉得,或许真的存在着这样一个地方。

而我创造人物的灵感来源于《三体》中的罗辑,在看到罗辑去幻想那个“她”的时候,觉得特别有意思,就试着自己也去幻想这么一个人。她长什么样子、什么工作什么专业、读哪个学校、家在哪、喜欢吃什么讨厌吃什么、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她的小动作是什么等等等等。

那个宋青承在我的幻想中,也并不会跟我对话,但我能想象出她就在我身边安静地低头看书,时而皱眉时而轻笑。所以在写文的时候,与其说是我在创造,倒不如说是宋青承在引领我记录,特别神奇,很多之前想的场景,到最后都没有用上。

我很喜欢宋青承。

是白武让宋青承明白了什么是爱,这种爱是隐忍的、深沉的,它让人变得强大,又让人变得柔软,而宋青承又把这种爱传递给白武,她教给白武爱人的能力,所以这种转变是双向的。

其实这篇文不能单单算是恋爱文,友情、亲情都是我想着墨的部分,重生的意义在于成长,再世为人是为了更好地做自己,而遇见自己就是为了和曾经的自己一同成长,这个成长的阶段是互相影响的。

这是一篇双向成长的故事。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完整本,发现写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