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清流 > 第23章

第23章(1/2)

目录

因今上大婚,翰林院内的翰林们除了忙于修整国史以外,还要草拟典礼相关书文。

祭告天地、临轩命使、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告庙、册后、命使奉迎、同牢及最后的合卺,皇室婚典流程繁琐至极,礼仪规矩更是详细到步步皆有文书说明。

翰林院向来秉行慢工出细活,对于书目等无一不逐字逐句校对。皇室婚典干系重大,又加上今年来了新人,人手不缺,更是肆无忌惮地磨时辰,恨不得每个字要过上四五个人的眼。

对此悯适只是一笑,道翰林院所为关系重大,自是不能出差错。

应鹤在翰林院中除协作典文的书写外,有时也会整理。

倒也不是上级打压亦或是翰林院无人,只是他从前在孟津就是替林镜台做这样的事。林镜台的藏书虽然比不得翰林院,却只有两个人来维护。又加上林镜台残病,修补缝裁破损以防虫蛀等等一概事要基本都是应鹤来做的。如今做起来竟比专职于此的小吏都要上手些。

更何况林镜台的藏书本本皆是精品,其中不少名家原本孤本,还有一些国书库中也未曾收录的诸多版本。应鹤自小读那些,如今再看翰林院中书籍,倒是发现不少疏漏错遗,一一指出后叫梅仲舟对他大为赞赏。

梅仲舟也曾问过他师从何人可否一请,他便按照尹雩恪的教导说恩师身居山野无心致仕以婉拒。几次之后梅仲舟便不再多问,只安心压榨他的劳动。

这日诸位翰林们午间歇下时,一道帝诏宣翰林院修撰应鹤前往天禄阁。

天禄阁是悯适为他的御书房拟的名字,此地向来是商议机密的地方,出入往来也多是重臣,怎会突然宣召一位新入翰林前去?

应鹤起身跟着李公公去了,留一众翰林们在厅中纷纷挠头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说是补书,便有人反驳道天禄阁有专人职掌此事;有人说是写公文,便有声音言今上怎么能越过一众经验丰富的老臣找这么个年轻后生?

纪瑾文坐在一旁抿了笑不说话,梅仲舟摇摇头叫众人禁声,而后端着他的茶悠然道:“此子大有可为啊。”

翰林院虽在宫中,离天禄阁也有一段距离。应鹤走在李公公身后,不觉有些忐忑,看了一眼身后的小太监,见他们低着头兀自走着,遂开口道:“公公,不知今上宣召下官所为何事?”

那李公公年纪大了颇有些慈祥,又知晓这名新翰林同尹雩恪的关系,对应鹤格外和蔼:“应修撰且放下心罢,不过梅学士向今上夸了你几句,说你涉猎格外的广泛,今上请你去天禄阁做些补录罢了。”

应鹤放下心来,拱手遥谢:“下官便多谢梅大人美言了。”

李公公笑着点点头,依旧尽心地引着路,两人不再多言,如是到了天禄阁外。

待得通传后,应鹤方能上阶叩见悯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