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1/2)
楚远看向王寄柔的目光有些古怪,不过王寄柔不能排除这是她的错觉。
“我并未与顾长沉正面交锋过。他投敌后,胡人似乎对他极为器重,赏赐高官厚禄。既然如此,他自然也不会亲自上战场了,我只在列阵之时,远远看过他几眼。”楚远小心地措辞。
楚远作为王寄柔的朋友,自然知晓王寄柔与顾长沉的这段过往。因此她字斟句酌,生怕刺激到王寄柔。
王寄柔笑道:“不必这么谨慎,咱们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朋友,顾长沉现在在西域吃香喝辣,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楚远也勉强笑笑,便不说话了,继续立于廊下等候皇帝召见。过了片刻,她戳戳王寄柔:“喂,寄柔,你真的不会为顾将军……感到伤心?”
王寄柔莫名其妙:“为他伤心?怎么会呢?”
楚远说:“可是我感觉到,你好像很难过、非常非常难过,虽然你是笑着的,但是那种难过,周围人都像能感受到一样。”
瞧瞧,比起周遭的那些大猪蹄子,楚远是一朵多么可爱的解语花。
但王寄柔也不想对她解释她悲伤的原因并非顾长沉而是晋玄月,于是便没有解释什么。过了一会儿,楚远便被皇帝叫到紫檀殿中去了。
不多时,楚远从紫檀殿中出来,带些轻松的神色。若殿前无人,王寄柔肯定会按捺不住询问她都与皇帝谈了些什么,可惜此刻紫檀殿前还有不少要觐见或是已经觐见完毕的臣子,王寄柔也只好恪守自己作为御前侍卫的职责,目不斜视站在殿前,看着阴沉的天空变得更加阴沉。
天快要黑了。
到了晚膳时间,宫人将饭菜搬入紫檀殿,被皇帝召见来的臣子都散了,皇帝才把王寄柔叫进去。
王寄柔听皇帝的嗓音也哑了,便劝皇帝先吃些东西。
皇帝坐在桌前,面对满桌美味佳肴,却迟迟不肯下箸。
王寄柔先是觉得奇怪,后来又感到不妙。紫檀殿内尚未掌灯,天却几乎完全黑了,皇帝端坐椅子上,脸完全被埋没于阴影之中,像泥塑神像一般,令王寄柔心内平添几分不快。
仿佛为了火上浇油,系统君也适时提醒:“亲,不太妙啊,皇帝对您的好感度锐减不少,现在只剩74分了。怎么回事?是不是今天有什么人在他面前说您的坏话了?”
这应该不太可能吧?毕竟在王寄柔的认知中,皇帝很有主意,并非容易听信谗言的人。
难道皇帝对王寄柔突生厌恶,是与晋玄月的死有关。晋玄月是皇帝一手提拔的刑部侍郎,必然备受皇帝重视。可是现在晋玄月不明不白地死了,皇帝会不会怀疑是王寄柔杀了他?
这应该不至于,毕竟王寄柔杀晋玄月干什么?祭天吗?
皇帝坐在那里大约发呆了至少五分钟,这五分钟简直是王寄柔这辈子最漫长的五分钟了。直到掌灯的人进来,将紫檀殿的蜡烛一一点燃,皇帝才如大梦初醒,他抬起头看着王寄柔,异色的瞳孔在灯光下辨别不明情绪。
也不知怎的,王寄柔就想起刚才楚远对她说的话。
“虽然你是笑着的,但是那种难过,周围人都像能感受到一样。”
她同样也感受到了皇帝的悲伤,尽管她因此而一脸懵逼。
*
当夜,皇帝于甘露殿之中就寝之后,杨临风说要与王寄柔谈谈。
王寄柔觉得自己也确实需要“谈谈”,毕竟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她的工作态度也有所懈怠,需要杨临风这样的老师傅敲打敲打。
她垂头丧气地跟着杨临风走到甘露殿附近一处回廊下,在屋檐下站定,夜色中又隐隐开始飘洒如丝的小雨,冷风一阵一阵吹过来,她把衣襟拢起来,半仰起脸,想着晋玄月从灵梦楼上一跃而下的情景。
起初她觉得那样的场景对她的神经刺激尤甚,可是当事情过去,她再度想起,只觉得一阵化解不开的、浓郁的忧愁。泪水于眼眶中郁集,她努力使那些泪水不至于顺着脸颊流淌下来。
杨临风侧目望着她,黑夜之中,王寄柔相信他什么都看不到。
终于,杨临风开口道:“同僚,我是真切想要帮助你的,如果你能信得过我的话。”
王寄柔定了定神,说:“我自然能够信得过你。今日我看陛下神色有异,莫非是与我有关系?”
杨临风说:“不错。昨日,刑部有一名官员来见陛下,并带来一枚金匣。匣中之物,据说是晋侍郎的。陛下看完后,沉默无言片刻,之后又与几人谈话,言谈之间,似乎金匣中的东西,是指控同僚你与叛臣顾长沉等余党仍有联系,作乱京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