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皇上今天掉马了吗 > 第七回

第七回(1/2)

目录

范清莹道:“就是你让钗凤夫人帮忙买的那两样珠宝呀。”

她见李唐似乎一脸迷茫,友好地提示详细内容,“一个正红色匣子装的翡翠镯子,一个宝蓝色匣子装的金手环,上面还刻了不认识的字。”

李唐的表情从迷茫走向了诧异:“你们怎么会知道?”

他是临时起意让钗凤夫人帮忙,当时两人达成约定,他可以让钗凤夫人研究两天再派人去取,钗凤夫人也务必保证不得透露出有关他的讯息。难道……

范清莹眨巴了一下眼睛:“我……是不是说错话了?”不能说的吗?

李唐安慰道:“范小姐别误会。朕只是意外钗凤夫人竟和你们关系要好,毕竟你们久居京城,她却一直在杭州。”

范清莹哦了下道:“我们并没什么交情,她也没有提到你,是书书后来看到你的后脑勺猜出来的。”

李唐:“……”

他竭力克制住了去摸后脑勺的冲动,尴尬地发出一声短笑,“……这?”

范清莹发现自己刚才的话没头没尾了,忍不住笑着把钟书书之前推理的原话一字不差说了一遍,但没提到后面那些大逆不道的猜测,只兴致勃勃地问:“书书猜的可都对?”

“她竟能根据这么点蛛丝马迹猜得八|九不离十?”李唐心里惊讶,他是个话少的,母后为了照顾好他,挑来的宫女们已算是眼明心快的了,但也常常不能直接领会他的意思,还需要多说两句才行,眼下这种无需提示就被看透的感觉,还真是新鲜。他点头道:“钟小姐果然聪慧过人。”

范清莹立刻被这句话取悦,她很开心道:“是呀是呀,书书就是特别特别聪明的。”

李唐沉吟片刻,还是倒出实情:“这两样东西,是皇太爷想要的,至于作何用途,朕也不清楚。”

建文帝执政生涯堪称传奇,他三岁便能识文断字,五岁就能出口成章,八岁就登基上位,十岁率领亲臣创建新政,革新女权、商政、兵政,一改前朝以武将为尊、男儿为尊的局面,扶持文臣,革新科举,甚至几次三番想要开创女儿科举,可惜被百官强压下来,至今不得落实。但尽管如此,有他执政的这些年,大商朝逐渐从动乱走向鼎盛,渐渐创造出崭新的、不可思议的新天下。

尤其是对天下女子来说,从前女子足不出户,过得幸福与否全靠投胎和夫家,碰运气般稀里糊涂过一生。现下民风开化,女子不仅可以出门与男子同游,还能经商做官、婚前自由恋爱、婚后若不幸可主动和离等。

尽管仍有顽固派的强硬抵抗,但沿袭百年的恶俗传统却已豁然破开一道大裂缝,透出明亮的光照来。

坊间有传言,建文帝之所以有八十高寿,正是因为他政绩斐然、功德无量,连老天都想让他多活些年月。

“皇太爷”三个字一出,范清莹立刻乖巧地点头道:“哦。”

建文帝是所有女子心中的活神仙,没有人会怀疑他做任何事的动机。

她很自然地为建文帝找好了理由:“我瞧那两样物事极为特别,想来无上皇搜集此物定有他的道理。幸好书书聪明地猜到前因后果,很识大体主动交出了那两件盒子,没得误了大事。”

李唐听她拐弯抹角将钟书书摘了个干净,还往上又捧了个功名,心道,朕可没白拿她的东西。

他的确是给了钗凤夫人十一万两,不过只有一万两回到钟书书手上,剩下十万两又被她拿来跟钗凤夫人做了新交易这事,他就无从知晓了。

“钟小姐的确有功。”李唐从谏如流道,“朕待会会另行嘉赏于她。”

范清莹闻言开心地笑道:“那我先替书书谢谢你。”

李唐心里浮起一个猜测:“你是担心她今天买太多,钱不够接下来花的?”

他为堂妹辩护,“唐家姐妹虽有些骄纵,但不会胡来。”又道,“何况闻卿在那里,断没有真让钟小姐请客的道理,范小姐请放心。”

被识破小心思,范清莹有些羞赧,她低头道:“是我小人之心了。”

两人逐渐往人声鼎沸处行走,一声鸟叫幽幽从两人头顶跃过,范清莹低头见裙摆处扫过的一片月华,清楚地听到自己竟开口问,“方才听唐小姐唤这位‘闻卿’表哥,但我好像从未听过光禄寺卿程大人直属亲戚中有闻姓官员,不知他是?”

李唐一怔道:“哦,你是说闻卿?他是程熹大人的养子。他本是随着程先生姓,但同朕一道拜闻云生先生为师学武后,便一心从军,遂改了闻姓,大名闻远川,现是朕的从三品踏燕将军。”

踏燕将军……

范清莹想起刚才他身轻如燕的身姿,心里悄悄咀嚼了下这个名字,惊喜觉得再贴切不过。

“原来他是个将军。”范清莹心想,“我刚可真是胡乱猜测了。”她又认真想了想程熹身份,忽而犹如被惊雷砸中,猛地抬头睁大眼睛道:“难道是……那个程熹?”

李唐略微点头:“是的。”

两人不约而同陷入沉默,一道将精力投入到地图盖章中,很快便配合着顺利过了最后一个展位的任务,与嬉闹着的大部队集合,互相道别,各回各屋。

“程熹是我外祖父的得意门生。”钟书书一边嗑瓜子,一边耐心地讲解道,“当年他才子名声鹊起,但又与寻常的酸腐书生不同,既擅诗词,也通八股,为人又很正气,故而十分得外祖父欢心。”

钟书书的外祖父斐泊如人如其名,坚守翰林学院掌院士职位,谢绝高升,更厌恶欺世盗名行为,纵桃李天下,更结仇千万家,古板得很。他兢兢业业守着翰林院,呕心沥血对待每个学生,几十年下来,难得会对一个学生有偏爱之心。

程熹出身名门,腹有大才,但和古板老师一个脾气,远离朝堂,只愿做一个小小编修,无事便周游天下,处处留墨,曾著有轰动天下的《大商游记》,里面的词画引万千诗人画家临摹效仿。

建元帝有爱才之心,几次三番招揽,终于让程熹松口,答应游完最后一个地方就回京出仕。孰料这一去便是永别,奇才之作均成绝笔。程熹一生未婚,唯独收养过一名弃婴为义子,他逝世后,建元帝便将这位义子接进宫,同当时的太子一道抚养,直到闻远川决心从军,入了军营为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