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维林桢(1/2)
林维桢父亲亡故,如今只剩母亲相依为命。
赵辰东幼时便跟着林先生读书,他聪慧勤奋,很得林先生的喜爱,常常留他在家吃饭。林母念及他父亲亡故,母亲重病缠身,对他也格外照顾。是以他长大后,对林家感念其恩,一直尽力帮衬着。
林维桢双十年华,自幼跟在父亲身边读书,是以与赵辰东青梅竹马,熟悉非常。父亲亡故,家中没了生计,赵辰东便把她安排进自己的生意场里,帮着处理一些事情。
林维桢是欣喜的,她自幼便喜欢赵辰东,尽管少年赵辰东气质冷然,不苟言笑,但待在他身边,她便觉得莫名的踏实,有安全感。只是后来赵辰东带回了妖娆的赵如意后,她才有了危机感。
她不喜欢赵如意,那女人太美,又太放荡,不止眼睛会勾人,性感的红唇,长腿,都让人迷恋。她不明白赵辰东留赵如意在身边做何为,她以为赵辰东这般正直坦荡的男人,定会和她一样,看不上赵如意的。可是她错了,她发现赵辰东对赵如意很好,与她无二。
林维桢不喜欢赵如意的另一个原因,便是赵如意似乎总和她做对般,她不喜欢什么她偏偏做什么。并且时常围在赵辰东身边,借机刺激她,气她。就连去樊城,也是赵如意去了,而她却留下了。
赵辰东说樊城情势不明,怕她跟去遇到危险。林维桢对于他关心自己的安危,是窃喜的,可是窃喜过后,她又想:“樊城真的危险吗?那他去了岂不是也危险?”起初的不愉快,又变成了隐隐的担忧。
这次海外办事,虽有磕绊,但很成功。她第一次完成了他交给的重大任务,内心是喜悦的,满足的。又接到他的电话,说过年回北地,她激动的几夜不曾安眠,林母看在眼里,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赵辰东有本事,是做大事的人,又对女儿好。忧的是赵辰东如今这般好,一无所有的女儿,又怎么留得住他。
太阳出来,门口的积雪还没化,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赵辰东来时,林维桢正陪着母亲缝制衣服。
铁门被推开,母女俩望了一眼窗子,便看见高大英俊的赵辰东,穿着厚实的呢绒大衣,沐浴着阳光,进了院子。
林维桢心跳漏了半拍,目光凝在屋外那道熟悉的身影上,微红的唇瓣半张,身子僵在那里,一动不动。还是林母先反应过来,轻轻的推了林维桢一把,忙起身,笑着推开门,走了出去。
“师母。”看见林母,赵辰东温和的笑了,英俊的眉眼,在明媚的阳光下,越发精神奕奕。
“辰东过来了,走了一年,倒瘦了。”林母慈爱的看着他,把他让进屋。
门帘被掀起,赵辰东略一弯腰,迈过门槛,进了暖洋洋的屋子。屋内林维桢正站在离门不远的位置,既羞赧又局促的望着他。
“你来了。”声音软软糯糯,失了平日的泰然。
赵辰东点点头,把礼物放在一旁的桌子上,然后才看向林维桢,道:“维桢是不是瘦了?”
林母笑道:“可不是吗?整日里不好好吃饭,再瘦下去,这北方的大风,呼啦一下,就能把她吹走。”
虽是玩笑话,但也透漏出林母对女儿的心疼。林维桢苦笑,自从赵辰东走后,她便食不知味,做事也常常心不在焉。除非接到赵辰东的电话,听到他的声音,她心里才能踏实,做事也有了动力。
他交代的事,她格外用心,唯恐办不好给他添乱。就说这次远渡重洋,她明明晕船晕的厉害,但是为了能帮到他,她一早起床,跑步,锻炼身体,又刻苦学习国外艰涩难懂的语言。
赵辰东本不想让她去的,知道她晕船,但她主动请缨,坚决要去,赵辰东无法,便派了人跟着她,协助她到那边找到华夏理事,洽谈斡旋。好在她不辱使命,过程如何不得而知,但总算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林维桢见他关心自己,心里顿觉甜蜜,连日里的胡思乱想,瞬间烟消云散。
“女人胖了终归不好。”她身材高挑,纤瘦,与略显丰满的赵如意比起,便是飞燕之姿。
赵辰东道:“还是胖些好看。”女人太瘦,个子高了倒显得身子羸弱,单薄,不若再丰腴些好。
林维桢听罢,以为他喜欢的是赵如意那般丰腴绰约之美,心里的那份雀跃,不觉得冷淡了许多。
赵辰东陪林母说了会儿话,便要离开,林母百般留着吃饭,赵辰东说还有事要忙,林母无奈,知道他事多繁杂,便也没再强留。林维桢一直沉默着,落寞的眼神焦灼在他的身上。
赵辰东起身,看了眼林维桢,轻声说了句:“保重。”
“我送你。”林维桢忽然说了句,然后转身去了里屋,拿了一个硕大的袋子,袋子里鼓鼓囊囊的。林母递给她棉大衣,她接过,穿在身上。
赵辰东本想拒绝,但见她态度坚决,也没再推诿。两人并肩,走出院子,赵辰东的车停在巷子外的宽路面上。走了十多米,林维桢叫住了赵辰东。
赵辰东停下脚步,侧身看她,林维桢把手中的袋子交给赵辰东,低声道:“辰东哥,这里面有我亲手织的围巾,还有一双我从海外带回的皮手套,还有两双我娘纳的鞋垫。”还有一件海外买回的新式衬衣,她没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